第196章 大胆的孩子们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廊下,赵且安静静扶着车椅,姜负从中站起身,展臂伸了个懒腰,浅青的衣被风拂起,雪白的发沾上些潮湿雨汽。
空气中雨雾漂浮,无形的风宛如大手,与这方天地周旋,风一次次尝试将雨雾聚拢,推向它选中的方向。
姜负打着呵欠,散漫地道:“也不知如何了,该不会抽刀砍起来了吧。”
“放心,就算砍也砍不到她。”家奴不关心大局,只做出关于自家孩子的安危判断。
砍就砍吧,反正这天下本就是要乱的,能改就改,改不了也不会更坏了。
“也对,还有极擅砍人的鲁侯将她拱卫,想来是只有这祖孙二人砍穿别人的份。”姜负靠着一根廊柱,看着雨水,悠悠慨叹:“但话说回来,真比起胆量,总还是脑子没长全的小孩子们胆子更大……”
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正因是这世间数少年意气最不可仿制,带着脑子没长全的莽撞,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都敢去干,如此少年意气倘若再比同龄人添些灵慧,便有望成为那一帮脑子已长全胆子已定型的大人们的克星。
比姜负口中的孩子们还要更小的孩子,此刻正在隔壁书房中生闷气。
正在习字的雀儿近日恢复得不错,已从少微眼中的薄薄衣带养成了细细青绳,虽说仍细窄,好歹圆了些。
雀儿尚未可习武,先学写字,而这短短五日间,兴致勃勃教雀儿写字的小鱼,已迅速地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虽说同她这抹蓝原本就不怎么牢固有很大关系。
小鱼极其挫败,又觉十分丢脸,并且生出危机感来,大半日没有和雀儿说话,握笔穷追猛赶,然而因心不静,笔下字反而丑出新高度,不禁气恨难当,愈发不想说话。
雀儿察觉到小鱼的情绪,给出了安慰:“小鱼,你别着急,我寿命不长,你却能活很久,所以我一日才抵你许多日。”
小鱼呆住,转头看雀儿,只见雀儿认真、诚实、不带情绪地道:“你比我先来,比我后走,少主一定会喜欢你更久。”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对症下药的安慰,但因这药太猛,叫小鱼顷刻呛出眼泪,两条刚长出形状的眉毛耷拉下来,一时简直觉得自己不配为人,不配为鱼,更不配为少主的小狗。
小鱼嘴一瘪,哭出声来,一把将雀儿抱住,保证自己今后死也不会再生雀儿的气。
“小鱼,你可以生我的气。”雀儿无比准确地诉说自己的感受:“但我不想让你生气。”
小鱼将这话理解,顿时嚎啕哭得更大声,简直声振屋瓦,震起雨珠。
姜宅这厢书房中哭声如雷,建章宫骀荡殿书房中却响起了一阵郎朗笑声。
笑声来自龙案后盘坐着的皇帝。
下方跪坐的郭食,与带回神祠祭祀经过消息的贺平春也跟着笑了笑。
皇帝笑声停住,眼角的笑意仍在,郭食最清楚,皇帝已许多年不曾这样畅快地笑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笑也很耗力气,畅快也致使气血涌动,皇帝靠在凭几里,闭上眼,平息着气血,声音仍字字有力:“是得让他们记起,他们手里的东西是先皇和朕给的,不能忘了本源。也该教他们看一看,就算朕死,这江山也并不是块软炊饼,是他们谁都能来咬一口的,一不小心,也是要硌牙断手的……”
郭食笑着附和称是。
“刘承是如何应对的,也说来朕听一听……”皇帝闭着眼问。
贺平春方才叙述经过时,并未提及太子承。
但此刻皇帝问起,却是务必细答。
皇帝闭眼听着。
贺平春的叙述十分客观,无有任何情绪,但皇帝听得出,他的太子当时很害怕,瞻前顾后,有着许多忧虑。
而他曾问刘岐,纵然事成,不怕那些人日后报复吗?
少年并不算深谋远虑的答话再次在耳边响起:【父皇,如无今日,何谈明日?且活过今日,休养气力,新的日后自有新的办法可教他们收起爪牙。】
许多事本无两全法,既可解近忧,也能除远虑……当年打天下时,纵然手下已有十万兵,却也仍是活过今日不知明日。
天下太平时可细细谋划一切,却也要有机会见到太平。
殿外风雨如注,皇帝闭着眼养神,直到衣袍半湿的刘承跪在殿内,内侍宫娥悉数退了出去。
刘承前来禀事,今日大祭即便没有闹出最坏的事,却也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大事,无论如何他都该过来。
直到他将一切经过说罢,上方的父皇才慢慢开口,却无喜怒,只是问他:“刘承,今日你见到天理了没有?”
刘承慢慢抬头。
“强之下则见仁伏,弱之下必有暴起,这就是最大的天理。”皇帝道:“还未曾弱到由他们分食的地步,却先行示弱,必速亡之。”
“是。”刘承慢慢地答:“儿臣见到了。”
“今日之事,不能由朕出面,也不能由你出面,君无戏言,说出去的话无有收回可能,便没有了进退余地。”皇帝道:“只有让你六弟他来做这把刀,也只有他愿意去、敢去做这把刀。”
“你是君,你该握紧他这把刀,好好利用他,趁势为自己立威、收拢人心。”
皇帝的语气并不如从前严苛,却让刘承生出一脚踩入悬崖之感。
他下意识道:“儿臣事先不知,实在毫无准备……”
“承儿。”皇帝带着一丝叹息的声音落下来:“朕也会死,没人可以事事提醒你,教你如何去做……而凡是旁人教你去做的,却是你要提防的,你要有自己的判断。”
刘承几分恍惚。
所以今日事是机会也是考验……
父皇让他有自己的判断,那么父皇……是不是也有了父皇的判断?
今日没有斥责,刘承安静完好地离开了建章宫。
接下来七八日,许多诸侯王坚持入宫求见皇帝,或是泣泪赔罪,又或偶尔告上几句关于刘岐的状。
听着这些状告,皇帝笑着安抚他们,留他们到下月秋狩。待这些人走后,皇帝总要陷入无声思索中。
刘岐并不理会这些声音,随着重九节将至,他紧张不安,日夜为他心中的头等大事做着准备。
? ?4400字,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