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发改委、科技局、政研室。

这三个部门,是郑仪实现科技兴市战略的核心支撑。

马前进,发改委主任,年纪不大,但思路开阔,执行力强,是郑仪亲手提拔起来的干将。

他主抓的城投集团项目,推进得又快又稳,证明了他的能力。

赵启明,科技局局长,科班出身,专业功底扎实,虽然有时候书生气重了点,但做事认真,有股钻研劲头。

郑仪之前调整科技局班子时,特意把他从省科技厅挖了过来。

张克艰,政研室主任,老成持重,文字功底深厚,是起草“新明州建设”纲要的骨干。

郑仪看重他严谨的逻辑和对政策的深刻理解。

这三个人,各有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郑仪经过观察、考验后,认为可以信任、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

更重要的是,经过郑仪这段时间有意无意的“敲打”和“引导”,这几个部门的风气和工作效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

官僚主义、推诿扯皮的现象少了,想干事、能干事的氛围浓了。

这才是推动任何战略构想最宝贵的“软实力”。

郑仪的初步思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传递到了这三个部门。

没有正式文件,没有会议部署,只是一种方向的指引。

但马前进、赵启明、张克艰都立刻明白了郑书记的意图。

而且,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郑仪很有耐心。

他知道,当这三个部门的初步思路成熟,当各方面的条件基本具备,那时再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推动起来将会事半功倍。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巩固好明州安定团结的大局,继续推进“新明州建设”的各项既定工作,为即将到来的科技兴市战略,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内部环境。

同时,他也在等待。

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这份酝酿中的宏大构想,正式推向舞台中央。

或许,就在他正式接任市委书记之后。

这日,郑仪特意调整了日程,提前结束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协调会,准时在傍晚离开了市委大楼。

黑色的奥迪轿车平稳地行驶在通往省城的高速公路上。

车窗外的田野和村镇在暮色中飞速后退,郑仪靠在舒适的后座上,闭目养神,但思绪却并未停歇。

他今天去省城,名义上是向省委办公厅汇报明州明年工作思路的初步考虑,并听取指示。

但在他心里,还装着另一件更为私密、也让他有些牵挂的事——郑浩。

前几天,郑浩在电话里告诉他,决定报考省委办公厅。

郑仪当时在电话这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嘱咐了一句“好好准备,凭自己本事”,便结束了通话。

但他心里,却远非表面那般平静。

省委办公厅。

那是全省权力结构最精密、最核心的枢纽。

能在那里立足并成长起来的人,无一不是人中龙凤,需要极强的综合素质、政治敏锐性,以及……一些必要的背景和机缘。

郑浩有这个胆量和野心,郑仪并不意外,甚至有些欣慰。

这说明弟弟没有被基层的琐碎磨掉锐气,反而生出了更上一层楼的志向。

但欣慰之余,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也随之浮现。

那条路,风光无限,却也步步惊心。

里面的水有多深,人际关系有多复杂,郑仪比谁都清楚。

郑浩虽然聪明,也有基层历练的底子,但毕竟还年轻,缺乏在高层机关工作的经验和必要的政治韧性。

他能适应吗?能处理好那些微妙的关系吗?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背景而承受不必要的压力或特别的“关照”?

这些疑问,盘旋在郑仪心头。

他绝不会,也不可能为郑浩的考试和录用去打招呼、走门路。

那是底线,也是对郑浩能力的侮辱。

但他作为兄长,有责任,也需要去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至少,要知道这条路是否真的适合郑浩,前方可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暗礁。

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渠道”。

而今天他要见的这位领导,正是最合适的“渠道”之一。

车子驶入省城,华灯初上。

没有去省委大院,而是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了城南一处环境清幽的茶舍。

郑仪下车,对周扬吩咐道:

“你们在外面等我就好。”

然后独自一人,走进了那间早已预定好的僻静茶室。

茶室里,一位年约五十、气质沉稳、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已经在了。

他正是省委办公厅的王副主任,分管人事和机要工作,同时也长期负责徐志鸿书记与各地市主要领导的联络协调,是徐书记非常倚重的身边人。

见到郑仪进来,王副主任立刻站起身,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主动伸出手:

“郑书记,路上辛苦!”

“王主任,您太客气了,是我来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仪连忙上前两步,双手握住王副主任的手,态度十分谦逊。

两人寒暄落座,身着旗袍的茶艺师娴熟地冲泡着功夫茶,香气袅袅。

正式的公务汇报只是走个过场,郑仪简要介绍了明州明年的工作思路,王副主任代表省委办公厅给予了原则性的肯定和几句指导性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