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不少产妇专门写信来感谢,说是多亏了太子妃的法子,才让母子平安。

这项浩大工程所需的费用不菲,光是印刷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不要说培训人员的酬劳和盘缠。好在皇上觉得此事功德无量,便下令由皇家出资。

在皇后的力保下,这本书署名依然保留了沈如云的名字。其他人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也都没有异议。

随着这本书在各地推广开来,沈如云的声名更加显赫,街坊邻里无不称赞太子妃贤良淑德、心系黎民。

这本医书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在京城内引起轰动,就连远在边关的一些地方也都派人来取经。每天都有不少产婆专程来太子府拜访,想要当面请教沈如云。

对此,沈如云来者不拒,总是耐心解答她们的疑问。

太医院见这本书如此受欢迎,也主动请缨要参与推广工作。院正亲自来拜访沈如云,表示愿意派出太医配合各地培训。沈如云欣然同意,有了太医院的加入,新法推广的速度更快了。

就连一向对沈如云不冷不热的贵妃,这次也派人送来了礼物,称赞她"有大德"。沈如云心知这些表面上的恭维未必真诚,但只要能帮助更多人,这些虚名她不在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子回府看到沈如云正在接见几位从外地来的产婆,不由得心疼地说:"你每天这样忙碌,也该注意休息。"沈如云却笑着说:"能帮助别人,我就不觉得累。再说,你为国事操劳,我为民生尽力,这不正是夫妻该做的事吗?"

这番话让太子十分感动。他深深地看了沈如云一眼,她竟然在帮自己巩固民心?

沈如玉听闻此事却有些纳闷,他原本以为秋猎归来后,自己怀孕的喜讯才是最大的新闻,没想到沈如云又抢了风头。直到他看到那本医书,才恍然大悟。

不过此时的他已经顾不上与沈如云争什么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养好胎气,把孩子平安生下来。其他的恩怨,都等日后再说。

就在沈如云声名鹊起之际,一位居住在听雨巷的老妇人找到了她。这位老妇人年约六旬,衣着朴素,但举止有度,显然出身不凡。她自称姓陈,是当年丞相府的老人,知道一些关于沈如云母亲的往事。

沈如云起初有些不解,但看着老妇人的眼神,还是将她请进了内室。春杏奉上茶水后,老妇人缓缓道来当年的往事。随着她的讲述,沈如云的心渐渐沉了下去。

原来母亲的死,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当年母亲刚生下沈如云不久,还在坐月子期间,就发现王氏已经爬上了丞相的床。

这个打击让本就产后虚弱的母亲更加郁郁寡欢。王氏为了除后患,让心腹丫鬟在送去的汤药中加入了雪枯草。

这种毒药本就阴损,药性温和,不易察觉,但日积月累的侵蚀下,再加上母亲产后身子虚弱,没过多久就香消玉殒了。

听完这个真相,沈如云心如刀绞。虽然她对这个时代的母亲没有任何记忆,但自己占了原主的身子,她能感受到原主的绝望,自己一定要为原主报酬。

看着老妇人浑浊的泪眼,沈如云握紧了拳头,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替母亲讨回这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