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渤海国的王子心里咯噔一下,他竟然连这个都知晓。
皇帝虽还在位,可四海之内无人不晓,如今大胤掌权的是皇太子。
王储本就见皇太子于太子妃琴瑟和鸣,不同意自己的妹妹上赶着给人做妾,眼下见对方为此事已经是动了怒,连半分体面都不讲究,哪里还敢说什么。
且有人替自己解了燃眉之急,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忙向谢珩道谢。
谢珩这才满意,立刻将赵尚书召进明德殿商议此事。
临近年关,被一个小小藩国打个秋风,再加上上次夜宴渤海国公主出言挑衅他们贤惠持家的太子妃的事情历历在目,赵尚书对借粮一事很不满,“虽然开通漕运,今年长安不缺粮,可这么大一笔粮食借出去,他们几时能还得起?”
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怎么也不上算!
赵尚书正要接着哭穷,谢珩斜他一眼,“既已给了粮,其他的赏赐自然等量减份。且粮仓内不是有许多旧粮,一并给了去,也算是替咱们清理仓库。”
若是打从一开始规规矩矩借粮也就罢了,谁曾想对方竟然还妄图用自己的公主送来换粮,这就好比给人送礼,求人办事,却偏偏送了人最讨厌的。
还想要讨便宜,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赵尚书一听这话便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按照惯例,对方来大胤朝拜进贡,大胤赐于他们的礼物远远高于他们数倍不止。
如今将原本的赏赐换算成粮食也不亏。
且粮仓内挤压许多旧粮,掺些新粮进去,量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毕竟眼下对于闹饥荒的渤海国来说,没有什么比粮食更重要。
且大胤借粮给勃海国一事传出去,大胤周边大其他小国感受于他们泱泱大国是大气豪迈而来依附。
怎么都是一笔上算的买卖!
他由衷称赞,“殿下如今倒是越发会过了。”
太子殿下一向深谋远虑,倒是他眼界短了。
谢珩不知怎么想起桃夭的话来,道:“家大业大,少不得要精打细算。若是别的藩国也如同他们这样走一遭,咱们大胤岂不是粮仓都要被掏空?”
赵尚书笑,“殿下说得是!微臣这就去准备。”言罢便行礼告退。
谢珩做好这一切,又去了坤宁宫,将此事告知皇后,末了,道:“阿娘若是为了我好,以后就莫要做这种事!”
谢珩离开后,皇后在榻上怔坐了一下午。
她刚成婚时其实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而当初同自己感情还算很好的皇帝叫她以大局为重,纳了那公主入东宫,并向她承诺,绝不会碰她。
可后来那公主半年后却有孕。
只可惜那公主命不好,生产时难产,与还未来得及看一眼这个世界的二皇子便去了。
原来同样一件事,还可以有这样解决的法子。
说到底,所托非人。
这边,同样得到消息的皇帝立刻差小黄门将谢珩请了去。
谢珩才进蓬莱宫正殿,便瞧见皇帝正在教自己的宝贝儿子习书法,见他来了,眼皮子都没抬。
倒是一旁挺着七八个月孕肚的江贵妃起身向他微微颔首。
若是搁在从前,谢珩心里总要难受,可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心爱的妻子,将来也就会有自己的孩儿,突然就释然了。
直到写完,皇帝才叫人将谢璋领下去玩。
他打量着眼前为了自己的妻子,借了这样大一笔粮食给人的儿子,一脸不悦,“不过就是纳个良嫡,怎么就不行了?平白无故给了那么多粮食给他们!”
谢珩道:“此事儿子自有打算。”
“打算?太子倒是说说自己有什么打算?”
皇帝非常不满,“纳回来若是不喜欢不理会便是,为何非要在这种小事情上过不去!”
从前他也不是没遇到过这种事情。
一个女子收入后宫好好养着便是,何苦非要闹成这样。
其实粮食倒还是其次,最主要为什么他非得事事压自己一头,显得自己多无能!
谢珩任凭他在那儿唠叨,一句话也不说。
皇帝瞧见他如今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谢珩见他说够了,道:“儿还有政务要处理,先行告退!”言罢,不待气得差点没背过气的皇帝开口,转身离去。
待他走后,心中更加愤然的立刻叫人将赵尚书召进宫来问粮食的事儿,想要从中拦截。
匆匆赶来的赵尚书一脸为难,“已经将粮食的数额作为礼单之一送到鸿胪寺去,恐怕此刻已经到了渤海国使臣手里。”
皇帝盯着一向老谋深算的赵尚书好一会儿没有作声。
从前叫他支点银钱督造宫殿,就好像拿刀子在他身上割肉,太子叫他给渤海国准备粮食,他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办妥了。
半晌,他冲像是要准备哭穷的赵尚书摆摆手。
待赵尚书走后,皇帝一脸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心里头一次意识到自己久不碰政事,早已经不是这个国家的掌权人。
心中五味杂全的皇帝正欲同江贵妃说两句话寻求安慰,却瞧见她正望着窗外叶子快黄了的梧桐树发呆,眼底似盈着泪光。
皇帝柔声道:“阿妩怎么了?”
这段日子已经逐渐将他的“深情”看透的江贵妃道:“我在想,当初若是不进宫,好好做一个侯府夫人,阿昭是不是就不会生我的气,去了凉州不回来。”为了这样一个凉薄的男人,到头来辜负了待自己情深意重的夫君,终是错付了。
皇帝听着她这话的意思是后悔同自己好,气得面色发青,转了出了蓬莱宫。
不知不觉走到坤宁宫,听到里面有说话声,不自觉走进去,却瞧见皇后坐在宫苑里头。
彼时阳光正好,日头在她身上镀上一抹柔和的光。
平心而论,皇后年轻的时候生得极美,就是性子太过刚硬,十分的不讨喜,如今这样瞧着,倒是有年轻时的风情。
他心下一软,正要上前同她说话,却见她手里正抚弄着一物件,仔细一瞧,好似一尊瓷娃娃。
皇帝的脸立刻阴沉下来。
赵姑姑这时瞧见他了,忙上前向他行礼。
听到动静的皇后将瓷娃娃收进衣袖内,起身向他行了一礼,低垂眼睫看也不看他。
皇帝大步上前,从她手里抢过那个重修修补过的瓷娃娃看了一眼,冷笑,“裴季泽拒婚,该不会是皇后的主意吧?”言罢,随手将东西丢在地上,看也不看面色发白的皇后一眼,头也不回地离去。
原本修补好的东西再次四分五裂。
赵姑姑连忙弯腰拾起来,道:“圣人定是误会了,这下可怎么办?”
“不理他,”皇后重新坐下,神色淡淡,“他自己不检点,便当这天底下的人全同他一样。”
这边,赵尚书将库里积压几年的旧粮掺了新粮一一装好,不出几日的功夫便交到鸿胪寺去。
鸿胪寺卿领了渤海国的使臣亲自去粮库去参观。
渤海国的使臣们看着满粮仓的粮食十分高兴,绞尽脑汁儿地狠狠将大胤夸了一遍。
待送走勃海国使臣们,赵尚书对鸿胪寺卿道:“爪洼小国,一脸小家子气!”
鸿胪寺卿想起最近招待他们的事儿,也深以为然,“确实如此,小气!”
渤海国的使臣们见得了粮食,便开始着手打道回国。
按照原来的惯例,回国前大胤会有丰厚的赏赐,谁知待他们接到户部送来的礼单时,差点没背过气儿去。
大胤的太子真是会过日子,原本丰厚的赏赐只剩下一成不到,其余的全部用粮食代替。
满打满算加在一块,还不如去年的赏赐丰厚。
渤海国的使臣厚着脸皮问:“这礼单是否错了?”
“怎么错了?”
一向精打细算,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的赵尚书一听就不高兴了,开始跟渤海国的使臣们哭穷,说是如今大胤亦不容易,就这些粮食同赏赐,都是从百姓们的牙缝里节省出来的。
赵尚书哭穷向来一唱三叹,引经据典,说得几个也算是通晓汉语的渤海国使臣们一句话也接不上来。
末了,赵尚书十分豪气道:“我们殿下说了,这粮食就当是我们大胤赠于贵国,不必还了。”
这句话听明白了的渤海使臣们只觉得自己被摆了一道。
赠粮一事恐怕很快四海皆知,人人只会赞叹大胤大方,谁又能想到实际上他们得到的还不如往年多。
大家心里有苦难言,难免埋怨自己的公主任意妄为,面上还得千恩万谢,感恩皇太子恩典。
赵尚书这才满意离去。
赵尚书走后,几个渤海国使臣们总结:中原文化博大精深,还是得回去多研习研习。
坚决不承认自己没有听懂!
渤海国的事情便这样解决。
十月中旬的长安,枫叶红了满城,渤海国的使臣们带着大胤所借的粮食与赏赐满载而归。
直到渤海国的使团队伍远了,在明德殿宿了小半个月的谢珩立刻赶回光天殿,想要同桃夭主动和解,却发现殿内早已经恢复了他婚前的摆设,里头属于女子的物件搬得干干净净。
谢珩望着像是空了大半的宫殿,一颗心好似浸入冷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