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高考恢复了!
平地一声雷。
光消息就能牵动无数人, 将来也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报纸一扫而空,到处都是情绪激动的青年们,所有人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高中学校--
校长跑进一间特殊的教室, 振奋地宣布了特殊的消息。
教室里先是鸦雀无声, 随后, 声音几乎掀翻了房顶。
这间教室, 有几十个学生,全都是学校曾经的毕业生。
八月份首都开科教座谈会, 会议中讨论科教、人才问题, 赵柯听到风声, 就跟高中校长私底下商议, 低调召回了前几届的应届毕业生回校补课。
当时毕业生们全都一头雾水,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组成了家庭,已经步入工作,有的在轴承厂, 有的是基层干事, 有的在务农……出于对公社和学校的信任,悄悄回到了学校,提前两个月进行补习。
他们离校还不久,对知识还没有遗忘彻底,到目前为止,补习的进度还算不错。
这两个月, 毕业生们不敢乱说, 可互相之间其实早有乱七八糟的猜测, 隐隐有着情绪翻腾, 可真正听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仍然无法保持平静。
高考啊!那可是高考!
酸菜厂--
这个雷一落下来,没人平静的了,议论声轰然而起。
胡和志拿白菜的手发抖,心脏几乎要冲破胸膛。
高考恢复了!
他能回城了!
农技站——
“傅杭!你听见了吗!”
林海洋激动地抓住傅杭的手臂。
傅杭郑重地一点头,是的,要恢复高考了。
林海洋心情平复不下来,完全没心思干活。
今年的秋收将至,这一年的成果不止对公社重要,也是对赵柯工作的检验,魂不守舍可能会出现差错。
傅杭便道:“你走吧,我在这里。”
林海洋确实待不住,也没强留,见傅杭还能稳坐,不禁感叹:“你可真稳得住。”
傅杭摇头,他早就有心理准备,而且……相比于激动,他更早地,体会到了离愁别绪。
“那我走了!”
林海洋迫不及待地跑出去跟其他知青交流分享心情。
公社书记办公室--
门开着,里面正在进行公社紧急会议,赵柯沉稳的声音传出来。
“向各个单位下达通知,尽快进行统一协调,柔和地安抚大家的情绪,国家要选拔人才,我们就要保证人才的平稳输送,同时,务必不要影响生产,绝对不能耽误秋收,也要降低有可能发生的矛盾……”
“公社的任务艰巨,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越是巨大的震动,越要平稳地渡过……”
“明白。”
所有干部干事们回话的声音都很慎重。
傍晚,公社赵村儿大队的宿舍--
昏黄的灯光下,林海洋、刘兴学、邓海信和胡和志几个男知青聚在一起。
林海洋在写信。
他自从跟女同学恢复联系,一直在断断续续地通信。
他们之间有些不可言说地暧昧,因为城市和乡村的距离,林海洋始终无法表露出内心的感情,谁都没法儿不考虑现实地捅破那层窗户纸。
但现在要恢复高考了,这一次,林海洋想跟她约定,考出去,上大学!
林海洋激情澎湃,奋笔疾书。
他身后,刘兴学和邓海信满腹激昂,高谈论阔。
“我已经找到了方向!我想学建筑,从省城来研究暖棚的专家说我有天赋!”刘兴学眼睛里满是理想的光,“亲自设计一座建筑,看着它一点点落成,我一辈子都不会腻。”
刘兴学又期盼地问邓海信,“你要学建筑吗?没准儿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同学!”
邓海信犹豫片刻,还是想要遵从内心,抱歉地摇摇头,“我其实对水利更感兴趣……”
刘兴学有些失望,但很快情绪就昂扬起来,“没事儿,我们都有目标,前途是光明的。”
邓海信笑着点头。
刘兴学转向林海洋,问他想考什么专业。
林海洋从信中抬起头,肯定道:“机械。”
三个人对未来都很明确。
刘兴学兴致勃勃地畅想:“那我们以后一个是建筑工程师,一个是水利工程师,一个机械工程师了!”
“你们猜庄兰和苏丽梅想学什么专业?”刘兴学猜测,“我觉得可能是师范。”
林海洋和邓海信都点头赞同。
邓海信问:“那傅杭呢?”
“还用问,他肯定学物理。”刘兴学语气嫉妒,“我们有可能考不上,他完全不用担心,头脑聪明,知识储备也多,将来没准儿是大科学家呢!咱们都是师,他是家,层次都不一样喽~”
林海洋维护傅杭,怼他:“高考都不看出身了,职业更不分高低贵贱,师还是家,不都是国家的建设者,你这思想觉悟不太进步啊。”
邓海信傻乐道:“工程师,也挺好了……”
工程师……听起来就很美妙,刘兴学也不跟林海洋争辩了,三个人充满对未来的希望,眼睛放光,嘴角上扬。
胡和志在旁边格格不入。
他们语气中透着一股奇异的自信和张扬,像是想学什么就能考上。
胡和志听着不免焦躁,也有点儿后悔。
他们是最后下乡到赵村儿大队的两批知青,那时候胡和志已经结婚,跟刘兴学、傅杭他们的接触不多。
后来赵柯出头,他带着情绪,根本不屑于像他们一样跟随赵柯的步伐。
对一个年纪比他小的女青年低头,在他看来,无异于自贬,他也不愿意承认,他不如赵柯,不如傅杭他们,甚至不如村子里的乡下人。
因为这些复杂的心情,这两三年,他游离在赵村儿大队的知青圈子外,也游离在赵村儿大队之外。
其他人在不断学习,都有事情做,都找到了目标,都在实现着自我价值,只有他,在村子里消磨完又在酸菜厂里消磨……
他虽然也在看书学习,但进度跟其他知青差了一大截。
赵柯想尽办法从各处找了很多书和资料,甚至安排知青们跟更专业的人深入学习。
傅杭和林海洋在省城拖拉机厂学习过,他们能装农机装发电机;刘兴学和邓海信接触到了省城大学的老师;连大队的社员都有发展机会,赵萍萍去首都培训、当畜牧站站长,赵芸芸、潘翠莲跟人学会计……
“胡知青,你以后想学什么?”
刘海洋问。
胡和志仍然放不下老知青的架子,“我不像你们年轻,敢想,我只要能考出去就行,不过没看到结果之前,说这些太早了。”
这话说得有点儿扫兴,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邓海信道:“还不知道高考重点考什么,咱们整个大队也没有几本高中课本,不一定能考上……”
知青下乡,带课本的极稀少。
他们几个人都没带。
胡和志抑制着嘴角的笑。
他带了课本,但多一个人学习就多一个人竞争,他不想分享,也不想让人知道,便刻意引导:“赵书记高中毕业,肯定有课本,傅知青有吗?”
“傅杭没有。”林海洋最清楚,“他学得东西很深奥。”
“那可怎么办呢?复习资料肯定很紧缺……”胡和志故作担忧,顿了顿,又故意道,“不过傅知青要是肯教你们,你们考上的机会肯定更大吧?”
三个人面面相觑。
这时,傅杭回来,跟他们打了个招呼便直奔他的柜子。
宿舍集体合住,余三舅打了一个巨大的柜子,分成多个格子,供他们使用,可以上锁。
傅杭打开他柜子的锁,从满满半柜子的书本中取出一沓,抱在手上,又转身要出去。
四个知青都关注着他的动作,也格外注意他柜子里的笔记。
林海洋问:“傅杭,你还要去哪儿啊?”
“去公社一趟。”
几人目送他出门,眼神犹疑。
胡和志眼中藏着算计。
傅杭不愿意教,其他人会有意见;傅杭愿意教,就不能只教一个两个,否则其他人也会有意见。
这就是人性。
胡和志不会亏。
傅杭愿意教,开了口子,他就能跟着学,多一分把握;傅杭不愿意教,他也有课本,仍然比其他人多一分把握……
·
傅杭来到公社大院儿。
好几间办公室的灯都开着,干部们在随时待命。
书记办公室的门紧闭,程干事看见傅杭,有些惊讶,笑着主动打招呼,语气正常:“傅知青,来找赵主任啊。”
傅杭点头,“有点事。”
傅杭向来不会因为私事贸然跑到公社来找赵柯,所以公社的人即便都能看出他对赵柯的眼神不清白,但不会在他正大光明出现在办公室时故意打趣。
这是对赵柯这个书记的尊重。
程干事道:“吴主任在里面,你先坐着等一会儿,我给你倒杯水。”
傅杭闻言,往办公室看了一眼,摇头道:“不用了,麻烦程干事帮我转交一下吧,这是赵书记给我的任务。”
他说着,将手里那一摞书本递向程干事。
程干事问都没问,便接过来,“好的,一会儿我亲自交到赵书记手上。”
傅杭又深深地看了一眼门,道:“那我先走了。”
程干事送他。
办公室会客处,赵柯坐在单椅上,吴主任坐在长椅上,两人面前各有一个茶缸子,冒着白腾腾地热气。
“我看了报纸,干部是可以高考的,你还这么年轻,要是考出去,有更好的前途,就考吧,不要有负担。”
赵柯原本就是这么打算的,只是真到了这个时候,她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儿,无从理清。
但她不是会温吞拖拉的人,便点了点头。
吴主任端起茶缸,看着茶缸上升腾的热气,期许又略带惆怅道:“咱们这双山公社太小了,你们有更广阔的未来……”
赵柯无言。
·
公社之后,各个大队陆续得到消息。
赵村儿大队,老槐树下——
妇女们拿着报纸,聚在一起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