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那个……陶南风,这枝花送给你。”

陶南风看一眼那枝花,带露盛开,花瓣微启,红得很是耀眼。她眼皮一抬,淡淡道:“这是教学楼门口花圃摘的吧?”

说罢,绕过这少年,径直离去。

少年脸一红,挠了挠头,有些心虚地对一左一右攀住自己肩头的同学说:“她怎么知道这花是在哪里采的?”

同学吐了吐舌头:“私摘校园里的花,要挨批呢。”

另一个提建议:“周若玮,你下次别送花了,送……送日记本吧。”时下校园里流行送日记本,写一句摘抄来的名人名言,签上自己的大名,男孩子经常用这个来表达爱意。

周若玮眼睛一亮:“好,下次再试试。我就不信,打动不了陶南风。”

周若玮是由江城建材厂推送过来的工农兵大学生,大三,建筑学专业。他家境优越,衣着讲究,带着股官家子弟的傲气,再加上相貌英俊,一到大学便引不少女生心动,被私底下评为“校草”。

这一幕,全落在路旁的年青人眼里。

这年青人眉眼俊朗,单眼皮眼睛虽然不大,但眼角微挑,显得很精神,格子短袖,黑色长裤,成熟中带着书卷气,看不出是学生还是老师。

他斜背着一个军绿色挎包,挎包的上盖印着五个红色大字——秀峰山农场。

这人正是乔亚东。

乔亚东看着陶南风眉眼带笑、哼着歌儿走路,冷冷淡淡一句话拒绝追求者,不由得笑了起来。

果然是陶南风,单纯可爱却又极有个性。

看着她目不斜视地从自己身上走过,乔亚东抬起手轻轻挥动,喊出那个自己心心念念了无数遍的名字。

“陶南风——”

这个声音有些耳熟,成功地令陶南风停下脚步,顺着声音看向乔亚东。

她愣住,下意识地喊道:“乔亚东?”

乔亚东笑得十分灿烂,慢慢走近:“陶南风,你回江城了也没告诉我。我还是写信给陈志路才知道你现在江城建筑大学读书。”

故人相见,陶南风也很高兴:“是啊,正好有个培训班嘛。”

目光一扫,看到他背着秀峰山农场的挎包,不由得笑了起来,指着那包说:“你对咱们农场还是念念不忘呀。”

乔亚东点点头,眼中透着努力克制的情感:“可不是?三年时光,珍贵至极,哪里能够忘记。”

陶南风问:“你今天怎么来了?没课吗?”

乔亚东今年九月入学,就读江城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

乔亚东解释道:“江城财经大学离你们学校只有五站路,今天下午我没有课,所以过来找你。”

陶南风点了点头,梦中乔亚东读的就是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不过好像是通过高考进入,比现在晚了一年半。

因为换了农场领导,乔亚东才有机会被推荐读工农兵大学,这也算是陶南风的命运改变之后带来的蝴蝶效应吧。

只是,虽然时间线发生变化,但书中某些情节并没有改变。

乔亚东笑着说:“你能回来读书,我真替你高兴!当初我们俩在推荐的时候相互推让,现在可好,两个人都有书读。”

陶南风看了他一眼:“我这是干部培训班,上的是建筑类课程,两年之后还是会回农场,继续带着大家搞基建。你呢?经济学,学完之后恐怕会留在江城吧?”

乔亚东听她这一说,一时之间有些语塞。

按照母亲的安排,他肯定是不会再回农场。农场艰苦,没电没水,民风再淳朴、知青再团结又如何?终归不是久居之地。

“陶南风,你留在江城不好吗?你爸在大学当教授,既然能找到机会让你读大专班,肯定也能想到办法让你留下来。”

人各有志,不必勉强。

陶南风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丝缱绻。农场有向北,农场有伙伴,哪怕她走得再远,依然想回农场。

乔亚东看到她的笑容,呼吸一滞,知道她一定是想到了恋人向北。

“陶南风,我都来到你们学校了,是不是该带我参观一下,尽尽地主之谊?”

陶南风想了想:“我和我爸约好了在三食堂碰头,走吧,我请你吃食堂。”说罢,她领着乔亚东向前走,自然而大方。

冯悠在路旁经过,听到“乔亚东”这三个字,整个人的灵魂早已飘荡到了半空,脚像被钉住了一样,移动不了半分。

原来他就是乔亚东,书中自己未来的丈夫。他果然英俊、干净,看着既沉稳又有书生气,简直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

这么好的男人,竟然喜欢的是陶南风?

那本书里的字字句句涌上心头,冯悠一颗心如堕冰窖。乔亚东之所以会爱上自己,是因为陶南风早逝,他这才将对陶南风的愧疚、喜爱全都移到自己身上。

可是现在陶南风活得好好的,那……

冯悠想冲上去问:乔亚东,你喜欢的人到底是我还是她!

可是她不敢。向北对她的审问让她做了几天恶梦,她不敢再招惹陶南风。

怎么办?怎么办?冯悠感觉整个世界已经坍塌。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陶南风活着开始改变的!

作者有话说:

《我们年轻人》

1963年,作曲家孟波欢送一批知青下乡到边疆,热血青年远离家乡生动感人的场面,激起了孟波的创作灵感。他和词作者卢芒合作写出了《高举革命大旗》这首歌曲,歌声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的活力。

歌曲的第一句“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在革命的热血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以至于用它取代《高举革命大旗》歌名,有时干脆就叫《我们年轻人》。此歌曲产生于火热的年代,现实中感人的场面为词曲作者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歌曲创作发表后,又直接作用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乐曲雄壮豪迈、坚定向上,歌词通俗简练、易于上口。此歌很快在青年中流传,在1965年的故事片《年青的一代》中作为主题曲,成为《红旗》杂志1965年推荐的十首优秀歌曲之一,流传至今。激昂的旋律,奋进的歌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