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正名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她觉得安郡王是在笑话她,当初大家都以为大皇子死了,皇上又有心扶持二皇子,她怕他求太后赐婚,所以等不及先请皇上下旨了,现在她这样,全是作茧自缚。
心中气闷,但是云贵妃面上没有表露分毫。
这世上,能左右皇上的人不多,太后是唯一的一个。
可安郡王却是能左右太后的人,万一他讥讽两句,太后就是想帮她,心估计都硬了。
云贵妃望着安郡王,装傻道,“郡王爷,你笑什么?”
安郡王笑声收敛,道,“其实云贵妃不想二皇子娶沐五姑娘,没有那么难。”
云贵妃听着,有些不信,“你有办法让皇上收回赐婚圣旨?”
安郡王笑了,“不用收回。”
云贵妃眉头敛紧,“郡王爷的话,我听不明白。”
不用收回圣旨,二皇子不还是要娶沐五姑娘,难道他的意思是杀了沐五姑娘?
这个办法,她倒是也想过。
只是这么做,太容易惹祸上身了,万一走漏了消息,她岂不是要处处受制于人?
尤其是安郡王,她更是要防备着。
安郡王看着她,笑容自信,但是眸光黑暗,透着冷酷决绝,深不可测。
这一天,晴空万里,一碧如洗。
早早的太阳就升起来,透过微开的窗柩,射到床榻前的铜炉上。
很快,铜炉里的冰就融化了。
屋子里温度升高,将床上安睡的人儿热醒。
床上的人儿很困,却偏偏热的睡不着,她翻了几下身子,然后呲疼一声,疼的她额头都揪成了麻花。
疼的她连忙起床,掀开薄被,就见到小腿肚子上扎着一根银针。
她把银针拔下来,牙齿上下撞击,发出嘎吱响声。
那边,有脚步声传来。
楚北迈步进来,清韵瞪着他,举手手里的银针道,“你不是说银针扔了吗,怎么还在床上?!”
前天,楚北说他不节制,是为了生儿子。
清韵给他出了个主意,保证能怀上身孕。
楚北照做了一晚。那一晚,他是翻来覆去没睡着,清韵睡的很香。
昨天晚上,楚北忍了上半宿,下半夜怎么也忍不住了,把清韵闹醒,一阵颠鸾倒凤。
清韵招架不住。只好故技重施。用银针扎晕楚北。
可是这办法她用过一回了,楚北要是再被她扎晕第二回,他真的可以去撞墙了。
他夺下清韵的银针。然后说丢了。
谁想到还在床上,还扎了她自己。
听清韵质问,楚北坐下来道,“我要真把你银针丢了。还不知道会扎我多少回,我把银针别在纱帐上。没有扔。”
清韵,“……”
看着头顶上的纱帐,清韵欲哭无泪,“纱帐的孔那么大。根本就别不住银针,抖一抖就掉下床了,你是故意的让银针掉下来扎我的吧?”
楚北愕然。“你被银针扎了?”
清韵没好气道,“你说呢!”
楚北多看了清韵两眼。确定清韵没事,他道,“我都提醒你,不要在床上放银针了,多不安全,以后要谨记。”
清韵拿眼睛剜着他。
外面,几个丫鬟进来,伺候清韵起床。
清韵根本就没有睡够,可是现在她没什么困意,不好死赖在床上,就起床了。
只是身体不适,叫她有些牙痒痒,想咬人。
看着清韵脸红带着薄怒,楚北的心情却是极好。
不过很快,他脸色就冷了。
外面有丫鬟进来道,“大皇子,李公公来了。”
这时候,清韵已经穿好衣裳了,楚北就道,“让他进来。”
丫鬟退出去,很快,李公公就来了。
他上前道,“大皇子,孙公公让奴才来禀告您一声,今儿早朝,卫国公奏请皇上择良日更改皇家玉蝶,将寄养在外的皇子,也就是镇南侯府楚大少爷写进玉蝶里,这事,满朝文武都赞同。”
清韵听着,有些替“楚大少爷”高兴。
明明是皇子,却因为双生子,就被抱养在外,以镇南侯府大老爷外室所出庶子的身份活了十八年,对他来说太委屈。
她望向楚北,却见他脸色阴沉,别说是喜悦了,可以说是愤怒了。
“楚大少爷”能被正名,是好事啊,他怎么不高兴?
心中不解,清韵就直接了当的问了。
楚北望着她,道,“他能被正名,是我一直期盼的事,但我不希望他被正名,是被人算计。”
清韵听得脑袋上悬着一个大大的问号,不懂楚北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楚北就解释道,“云贵妃之所以会求娶沐五姑娘,是因为她认定慧净大师口中未来皇后是沐五姑娘,你祭祀献出凤凰异象,大家认定是你,她没有了利用价值,加上大夫人的事,云贵妃想退亲了,只是圣旨赐婚,父皇不会答应,她没辄,就把主意打到皇弟身上了。”
清韵还不知道云贵妃求皇上解除婚约的事,宫里人生地不熟,青莺和喜鹊怕给她惹事,根本不敢乱走动,是以她消息闭塞。
但是听楚北一说,她就明白了。
“楚大少爷”一旦正名,就是正儿八经的二皇子了,而现在的二皇子就成了三皇子。
而和沐清柔有婚约的是二皇子……
云贵妃这是不动声色的给沐清柔换了个夫君啊。
镇南侯他们估计不知道云贵妃打的是这个算盘,还只当是卫国公有心示好……
不然,不会有满朝文武都赞同的局面。
二皇子现在生死未卜,还被人这么算计,也难怪楚北生气了,也亏得云贵妃想的出来,她不想沐清柔祸害她儿子,就两手一推,让沐清柔去祸害别人?
望着楚北,见他眸光冷冽,就知道他真生气了,她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楚北嘴角划过一抹冷笑,“以前他娶不娶沐五姑娘,我不关心,但是现在他们把主意打到皇弟头上,这门亲事,他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
说完,他起身道,“我先去钦天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