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人生在世,何必处处艳……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此日建康的内阁小朝廷, 以蜀王李境和丞相王逍为首,加上礼部尚书,中书侍郎, 正为太子下个月的受禅大典商量细节。
此前, 蜀王对于李星烺的让国之举模棱两可, 不知出于何种考量, 最终也未点头。
在重病在床的晋帝三番五次的催促坚持下,大臣无法,接受了晋帝逊位的诏令, 就当是为风雨飘摇的大晋换一番新气象。
谁知就在此时,南朝廷接到了北狄小国归附洛阳的消息。
非止如此,且闻不久之前,北边凉州道不战归降洛阳。
只因转世佛子的风声一出,凉州敦煌郡太守府便被当地的寺僧包围请愿, 民情如水, 敦煌太守也就顺水推舟,不做无谓挣扎了。
长安也被乞活帅部曲围困, 再无反击之力。
卫觎夺下洛阳后并未停止他狩地拓疆的野心, 北地,正在一步步地蚕食周边旧属北魏的州郡, 壮大自身。
天下气运彼长则此消, 此为亘古不变之理。议堂中,王逍罕见地茫然四望, “不过是救了几个疫民, 施了些药谷……如何就成菩萨了,煽动佛门,散布虚论, 这是妖言祸众!”
他忽抬首问:“顾公何在?”
左近伺候的秉笔太监躬身轻声提醒:“丞相忘了,顾太傅今日抱恙请休,未来朝会。”
“太傅府……”王丞相如梦初醒,戟指道,“派人看紧太傅府,断不可令顾公重蹈卫崔嵬覆辙,南朝,南朝经不起再失股肱,再失人心了。”
蜀王见王丞相颠倒失色,疑心至此,心中不禁纳罕,昔者琅琊王氏家主也是位高风跨俗,名士擘首人物,谁承想有朝一日会被打击成这般模样。
他神色沉稳地劝解:“丞相稍安。顾太傅一心忠于朝廷,此乃有目共睹。若使太傅存叛逃之心,当初卫夫子匿时,他便可携家同去,何必此时。”
王逍听闻,从北雁归洛的打击中稍稍回缓过来,轻叹一声:“教王爷看笑了,然我朝危在旦夕,王某岂能不多虑。”
他定神,很快针对北朝的变化做出部署:
“着令扬州、江州方镇驻军火速进京勤王。
“白石磊水军加紧巡防。
“以石头城为堡垒主镇,加强台城西北线的防御兵力。
“本相这便去书荆州,请谢府君全力防守长江上游一线,协同京城行事。”
就算南朝的军力无从与卫觎带出的数十万铁骑抗衡,但幸在还有长江天堑,他来再多骑军,在水上也施展不开,双方真要进行水战,未必不能殊死一搏。
而今谢韬手里的荆州西府军,便是南朝用以对付北府军最大、也是最后的倚靠了。
王逍从前胸襟旷达,并无多疑之病,然当此草木皆兵的时刻,他难免杯弓蛇影。
他不但担忧顾沅变卦,也疑虑谢韬北投。
好在,王逍对与自己齐名的陈郡谢氏掌家人的性情还算有几分了解——谢韬看重名声,素有“俗尘不染”的风雅名号,不出意外,他不会与卫觎同流合污;再者,谢韬的族女皆在乌衣巷,料想他会有些顾忌。
即使如此,王逍还是准备派一位兵部侍郎去荆州节度,趁着新帝登基,下一道褒奖诏书,示以对谢刺史的荣宠,也相当于在那里放一只眼睛,方能安心几分。
“王爷还有何补阙?”王逍不忘向蜀王请询道。
卫觎带领嫡系将帅一走,南朝堪用的将领所剩无几,除谢韬之外,便是掌有亲兵的蜀王了。王逍在李境初至京城时,还有忌惮提防之心,可到了要动真章的时候,也只有捧托拉拢。
“丞相所虑甚是。只是……”
蜀王听他部署,无甚指摘,心中却隐隐担忧另一事,威重的脸色微凝。
“本王而今驻京,蜀地空虚,家慈贵太妃尚在蜀中,倘若卫觎部曲此时西征——”
蜀亲王以孝义之名闻于当世,除了当年的让储之德令李氏宗亲津津乐道,他身上的另一桩品格便是孝顺。
虽说他与生母郗太妃两地分隔多年,却年年四季都上贡蜀地土产进京奉母,又送长子进京,代他承欢阿母膝下。
两年前李境在簪缨跟随大司马离京时入京,便是为接母妃还蜀。
也是因为唐小娘子曾对他母亲有救命之恩,别看蜀王防备卫觎,对簪缨却从未中伤过一字不是。
王逍怕蜀王耽于孝字,此时回蜀,那京中守卫军无疑就失了主心骨,老丞相目动神采,极力陈说道:
“王爷放心,有荆州治所襄樊在前,北军如何过江攻蜀。且蜀地距京师遥远,攻蜀何益?”
而后,王逍又故作轻松地笑道:“再说尚有世子坐镇在蜀国,王某一向闻得令郎早慧特达,机警有锋,有伯阳甘罗之才,子承父统,王爷何忧?”
他口中所谓的世子,便是李境的幼子李涵兰,是李境送李容芝至京城几年后,同蜀王妃诞育的小儿子,视若珍宝珠玉,而今不过十五六岁。
自古说皇帝重长子,百姓爱幺儿,其实王侯之家,对幼子的宠溺也不见得少。
蜀王听闻丞相夸奖自家孩儿,自是舒心。
想想巴蜀还留有三万兵骑护境,在他的治理下一向太平,加之还有长史辅助王妃,他便也不再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