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完结倒计时(一)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五月, 沈柳开始带着人清理齐晋两地。
他和顾溪桥玉珠儿三人,带着兵马前行,一路直行, 所过之处,朝廷都要收拾一番。
沈柳日日都跟跟来的官员一起上各世家去整合人口和土地, 遇到不服气的军马直接镇压, 玉珠儿四处溜达收集民意, 当地有什么需要解决的记录下来,尽早提上日程, 然后两人将在这期间遇见的刺头,都交与顾溪桥。
顾溪桥提供扒皮专业性技术指导, 一顿抄家扒皮城门吊头颅下来,基本上没遇见什么阻碍。
三人的配合打的十分好。
先走的是齐人所在地,他们刚被燕国打了下来, 还有几个城池要筹谋造反,然后听闻了禹燕的战争, 几个造反头子沉默一晚,第二天迅速凑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投降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如此商量一番, 头目之一去找沈柳协商, 提出的理由是手里有兵, 希望兵能不打散, 直接混个将军做。
且自觉提出来的要求也不过分, 比如,给不了一州主将就给一个城池主吧?他们不挑,坚决服从朝廷。
沈柳:“……”
好久都没有胆敢拿着手里的兵上来提条件的,他只好叹气, 拍了拍头目的肩膀,道了一句:“你们有兵?”
头目点头:“对。”
沈柳就笑,往腰上一摸,“你看,我有枪。”
他的枪戳在头目的太阳穴上,微微弯腰,啧了一声,“如此,你还有兵吗?”
头目:“……”
他咽了咽口水,按照如今的投降的惯例姿势,举起了双手,道:“沈将军,有话好说,不要……不要这样。”
如今,谁还没有听说过枪的名头,人家为了威慑其他势力,直接用枪代替了菜市场砍头处的工具,抬头啪的一声,子弹出,人死。
快的很,都不用磨刀,生怕刀钝了砍不掉人的脑袋。
枪的名头比头目的名头可大多了。
他自觉是带着诚意来的,却没想到沈柳如此的刚。他想了想,道:“将军以为,我等该如何做?”
沈柳:“自然是按照禹国的规矩来。”
他收了枪,走回去坐着,道:“我说,你该去学学法了,禹国疆土之内,都是按照禹国规矩来。你说的那些兵,如今是禹民,是禹民,想要当兵,就要经过考核,能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做禹兵。”
“就是你,也要考试,做检测,检查你们的身份以及社会过往。”
他说完,就见头目的脸色彻底僵硬起来,这是被说到什么痛处了?
沈柳就嘿了一声,直接将人抓起来,正好顾溪桥过来,就交给他去审问了。
等沈柳吃完一个玉珠儿带过来的猪肘子,就见人沉着脸走出来,道了一句:“这人,之前是个山贼,逼良为娼,助纣为虐的事情他都做过,后来是齐国出了事情,他们直接领着人打出来了,不过,这事情不经查,一查就出来。”
沈柳一口肘子没咽下去,严肃的道:“齐国山多,怕是山贼多。”
又对玉珠儿道:“你的老本行来了。”
玉珠儿就笑着道:“没问题。”
禹国的山贼就是她练手的人头,说起打山贼,如何下套,如何强攻,她心里明白着呢。
于是五月份,齐国便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剿灭山贼活动,一清查,还真不少。
她回来就和跟着来齐国的燕国将军道:“你们之前打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清理干净呢?留着这些人打家劫舍的,多造孽。”
燕国将军就摇头,“哪里有功夫清理他们。”
这些日子,他跟着沈柳三人一路前行,看见的手段足够让他钦佩,不过,最让他眼见为实的是禹国好似无穷无尽的物资和雄厚的财力。
如今是五月中旬,齐晋两地因为战乱,所以流离失所,大部分人都没有吃的。
一般而言,军队打到一个地方,都是想尽办法搜集军粮和其他有用的东西,这里不死也要脱层皮。
但是禹国不是。
他们每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就焕发了生机。
随着他们而来的禹国官员们,好像都有丰富的基层建设经验,先给种子,召集所有的人来种地,如何耕种的农业小册子会有好几本,分发到村正的手里,然后一个人管着好几个村,守着人家耕种。
还会召开村民大会,你们缺什么,有多少户人家,可愿意赊账买下所需的。
专门有人记下村民们需要的东西,禹国官员管这叫做刚需。
你种地,需要牛吧?牛可以赊账,这银子一个月需要还一点,不需要你的利息。
你种地,还需要基本农具吧?锄头,镰刀,耧车……等等,都是可以赊账的。
朝廷可以先给你们。
齐地的老百姓刚开始都不敢开口要东西。
也没见过谁家的官是这般的啊?
不过官员们都很有经验了,去的时候,都带了牛和农具去的,新崭崭的几排放着,农人们都眼馋。
更别提牛了,那牛眼睛湿漉漉的看着你——虽然有点夸张,不过好几个老人都摸着牛不放手。
于是,就有人敢开口了。上去要做登记,登记之前,要办户籍书。
这户籍书如今办方便,就有官府的人摆了桌子在村子口,每个人都问家庭情况。
这就又牵扯出一个事情。
当年齐军打晋国,征过兵,后来燕国第一次打齐国,也征过一次兵,再后面燕国大举进攻齐晋,又征过一次兵,所以齐国年轻的男人基本都被征走了。
问家里的情况,就有一个妇人当场哭起来的。
一问,都去打仗了,生死未知。
然后一问,这样的人家实在是太多了,还有的逃走了,不知道去了那里,便众官开始开会。燕国将军也跟着开了一次会。
在会上,所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可以广发报纸,专门出一份寻人报纸,请各地的朝廷做出支援。
还有的说敲锣打鼓专门在茶馆里念名字,念所处的村庄地址,念家里的兄弟姐妹名字。
——这是防着有人不识字的。
这事情很快就定好了。
定好了,就可以去做了,三天之内,所有的银两竟然全部到位,有人专门去问,有人立马印刷,第四天,茶馆里就开始有人说这事情了,所有的人都在行动,燕国将军有时候觉得静静的看着他们做事,都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他便也跟着做,一天天的跟着相处下来,他就会产生:燕国亡的不亏。
若是为天下百姓,就该是禹国朝廷这般的。
所以,天下民心才定。
所以,天下一统成功。
……
原晋和齐的边境,如今的易州。
一农人从地里回来,问妻子:“朝廷可说了没,什么时候沈将军才能来咱们这里?”
妻子就道:“今日好多人去问呢,快了,快了。”
农人就叹气,“怎么就先去了齐地!”
妻子便笑着道:“说是齐地不靠海,咱们晋国才靠海,所以先去齐国,然后再来咱们晋国,然后直接就回京都了。”
农人自己说齐地没有想多,但是妻子说齐地晋地的,他反倒是不喜欢,道:“咱们这里是易州,可别说错了。”
妻子就道:“知晓,知晓,我也不出去说。”
然后又道:“你也别急,虽然没有来咱们这里,但是也有官员前来接管,不是发了种子么?”
且不仅仅是牛,还有农具,还有各种贷款,都能办下来。
妻子是不知道丈夫为什么总是着急要沈将军一行人来。
丈夫看了妻子一眼,没说话。
然后第二天就去打听,“沈将军什么时候来啊?”
衙役就好奇极了,“我记得你,你打听多次了,妻子也来了几次,怎么,是有什么事情,是要沈将军才能办的吗?”
农人就惊恐的摇摇头,道:“不是,不是,我只是问问,问问。”
然后就落荒而逃。
衙役想了想,就回衙门去,将这事情说给了新来的府尹老爷,府尹老爷是从禹国来的,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修路。
来他们这里没几天,就开始招工修路去了,据其他人说,府尹老爷在来他们这里之前,是专门修路的。
县衙老爷姓邵名仙元,听闻父亲还是禹国的大官,这些年在四处组织修路,做出了很多实绩,所以才能一跃成为大官。
老爷说了,他们也能慢慢的升,只要肯踏实办事的,做出了政绩,便不会一辈子只是个小衙役。
所以,衙役做事情,做的特别认真。他跟邵仙元道:“我看他心里肯定有事情,说不得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伸冤的,又怕咱们不管,所以知道大将军要来咱们这里,只一味的等。”
衙役是本地的人,知道些事情。
“大人来之前,咱们这里的官……基本不干人事,那时候乱,都想着要保命,谁愿意去审什么冤案人命呢?”
一句话让邵仙元明白了事情的根源。
他就叫人暗暗打听农人家的事情,然后便发现,农人的兄长死的蹊跷,但仔细去查,却并不能查出什么。
邵仙元想了想,然后写了信给沈柳,让他如果有时间,来一趟。
农人虽然知道沈柳会带兵来,但是不知道人家也有可能不经过他们这里。
于是沈柳就带着人来了,邵仙元让人一直盯着农人,果然沈柳来的消息一出来,他就背了一床草席,睡在了大街上。
邵仙元:“……”
大街上是不准睡人的,就将人带去了收容所,第二天,沈柳骑着马,看着四周,配合着邵仙元巡视,农人就果然跪了出来。
沈柳回去就感叹,“他说自家的兄长死的冤,他亲眼看见隔壁村的员外打死的,但是他当时没有站出来,说知道官官相护。”
“他当时才五岁,他兄长八岁。”
这就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就连当年打死他兄长的员外都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