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话放在这会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有仁慈的君王才能分辨好人和坏人,而我等君子,是出于道义,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学习。而农家那群人,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就是点着鼻子骂,秦始皇说他不重视儒家,就不是一个仁君。

法家代表李斯,也迫不及待的掺一脚“陛下,韩非子曾言: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这两句话说明家庭和国家都需要有稳定的规则和制度,国家有稳定的法律,即使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李斯就属于委婉的人,在委婉的说法律有多么的重要,应该先编撰法家的书籍,这样于国于民才更有利益。

兵家代表的蒙毅,不吭一声反正这事情轮不到自己做主,王翦率军攻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定了三晋地区,攻破了燕国的都城蓟,并最终消灭了楚国。他与其子王贲一起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之一,虽然没有出现在朝上,但是兵家也轮不到自己做主。

各家都在为自己的学说争论,一起炮轰农家都觉得自己家的学说对于国家最有利,应该先编撰自己家的书籍,而不是农家的书籍。

秦始皇听着下面的争论疑问的问了一句“书可饱食否,人可不食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书可以让人吃饱饭吗?人可以不吃饭吗?

这表明了支持农家,认为农家该怎么种地?传出去可以更利于自己的统治,毕竟吃饱饭的利益,自己这两年看的清楚明白。

之所以这两年返秦的声音越来越小,不就是因为那些黔首吃饱饭了,不想搞事情了吗?

秦始皇一语命中,众多学说之人也不敢再争什么,毕竟每个人都得吃饭,不能在这件事上和秦始皇争论,否则真让自己不吃饭,不得饿死。

又开始争论该编撰谁的书籍,反正整个咸阳城到处都是争论之声,虽然各家学说在内斗,可是并不会影响他们一致向外。

儒家的看不惯法家,法家看不惯,儒家,兵家,看不惯儒家,儒家看不起兵家,这几家又看不起小说家,诸子百家已经形成了一个鄙视链。

秦始皇看到这儿,觉得很高兴,原来还是要个胡萝卜吊着才会走,一直以来,诸子百家都不服自己,现在有个青史留名的机会,不是自己就争起来了吗?

果然没有共同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各家书籍的争论,没争论多久,就选出了合适的人选。

毕竟农家已经拔得头筹,自己要是再争论下去,岂不是落到后面了?各家内部矛盾迅速得到解决,把编撰之人的名单汇聚给了秦始皇。

秦始皇看了一眼,都是一些名人名士,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就让他们开始编撰书籍。

各家发的任务也不一样,儒家发的任务是(启蒙)编撰更容易让孩子学习的书籍,用于孩子的启蒙。

本来没什么坏心,却让李斯觉得不对,认为秦始皇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因为李斯早就编撰了启蒙文叫做《仓颉篇》

现在又叫儒家另外编撰,岂不是说自己编的没用?要让别人重新编,岂不是对自己能力的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