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关键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没人愿意言语,信郡王也只得点将了。在座诸人谁不知道吴三桂的手段,历次危局,这贰臣都能想办法找到一条生路,着实是长于此道的一把好手。
多尼点他,也是想看看,这长腿将军有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提议。
吴三桂这会正在拼命思索该当如何保住身家性命和关宁基业,听到主帅问话,却也不慌,先行一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敢问郡王殿下,云贵之地,可足以长期供养大军否?”
多尼注视着吴三桂,缓缓摇了摇头。
云南不是什么富饶地方,但若是善加治理,养兵十余万未必便不可行。比如那孙可望便是这方面的好手。
当年大西军残部打出“共扶明室,恢复江山”的口号统战残明官绅,同时打击沙定洲反叛集团,建立稳固的政治基础,接着清理田亩、兴修水利、发行铜钱、开发盐井、整治贪腐,短短数年间便让云南这个明代出名的老少边穷地区“外则土司敛迹,内则物阜民安”,并以此为基础养兵十余万,为永历六年的大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不是后来孙同学膨胀了,非要代明而自立,导致内讧,被满清觑见了机会,这仗,还有的打。
现在云南的主人成了清军,但是多尼却没有这个信心同样以西南贫瘠之地养活这许多兵马。
大军过境,再怎么安抚,也必然大大扰乱原有的生产关系,当地的生产力短时间内下降是必然的。
而清军在此地显然没有什么根基,不可能以运转良好的统治机器去恢复生产。
再加上消息传开之后,降卒军心不稳,土司蛇鼠两端,还有尚未清剿干净的李定国部,这等形势下,又怎么可能在云南站稳脚跟。
吴三桂接着问道:“既如此,殿下,那就只有一条路了,在粮草断绝之前,全军急速北上,兵进湖南,与汉军战。若能夺得湖广稻米之乡最好,若不成,便南下广东,闭韶关以自守,而后徐徐图之。”
多尼听了吴三桂所言,叹了口气:“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诸位,回营后好好安抚士卒,务必稳定军心。当下正需我等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如此才能死中求活。”
一场气氛沉重的会议在短短的几句对话之后就这么简单落幕了。其中包含着多少思量尽在不言中。
待众将走后,多尼唤来亲随:“去把征南将军赵步泰,还有平郡王罗可铎、贝勒尚善、杜兰、固山额真伊尔德、巴思汉、卓罗都叫回来,注意保密,莫要惊动了他人。”
不多时,尚未走远的赵步泰便重新回到主营,还没进入大帐,便听到几个贝勒、固山额真正在质疑多尼:“郡王何以如此信任这帮汉人?如今大清危机重重,这些汉将心中定然起了别样心思,哪里还能指望他们同舟共济?”
赵步泰也不耽搁,掀开门帘,向着年轻却老成持重的信郡王行了一礼。
多尼示意这位征南将军落座,吁了一口气,回应诸人道:“孤王何曾真正相信过他们。没看到此次密议,那吴三桂、李本深、张勇俱都不在吗?我甚至连汉军旗的李国翰、线国安都没有知会。而今大军失了退路,这些汉儿再不可信,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作乱。能指望的,也就是满蒙儿郎自家人了。”
质疑的诸人扫了一眼大帐,确实是只有满蒙心腹,便又有人接着问道:“却不知郡王有何安排?可是要夜袭吴三桂那厮的大营?”
既然汉儿要作乱,那干脆提前解决了事。
多尼皱了皱眉头,只觉得心累。和自己一样都是承父辈余荫,为什么这帮二代就这么蠢呢,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真要对付吴三桂等汉将,又何必将后方的情形告知他们。
先前的会议虽然没说几句话,但是实际上以多尼为首的八旗军和以吴三桂为首的汉军已经达成了协议。
留在云南自是不可能。八旗兵不乐意,吴三桂部不情愿,陕甘绿营出来那么久也早就想家了。
总不能把广西线国安部和贵州的绿营兵留下镇守吧。这么点人,又是此次大军中战斗力垫底的存在,这不是给明军送菜吗?
直接去广州更是别提,一帮子北佬,指望他们能丢下家眷安安分分跑去学粤语,命令一下,当场就能散了伙。
至于回乡,同样是个大问题。
南征的十几万大军,八旗兵就不说,那是有家难回,总不能万里迢迢通过汉、宋甚至还有唐国的地盘打回北京去吧。
就算是打回去了,北京城那会只怕也不姓爱新觉罗了。所以这五六万八旗兵便只能在南方寻一处安身之地。
但是吴三桂和那些北边来的绿营兵就不一样了。这些人的家眷都在陕西,都眼巴巴地指望着早日还乡呢。
他们可以自云南或者贵州走四川回陕西,那占据关中的秦国想必也会很欢迎这么一支战力不错的武装力量投奔吧。
所以不能成行,不过是受制于粮草问题。从云南经四川到陕西,何止三千里,且道路艰险路难行。从贵州起行也好不到哪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无论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还是被杀成了一片白地,连成都都成了荆棘遍地的荒芜之所的四川,都不可能支撑得起大军的后勤,必须要从后方转运粮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