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三边总制官的人选定不下来,皇上和臣子们的意见不一致。徐阁老,这事儿可也不能就这么拖下去啊。”

天气凉了之后,徐阁老身子骨孱弱,忍耐不住病了。

这中间他老人家坚持着去了内阁几日,现如今看是当初没听大夫的,一个风寒老也好不了。

大概是真的不堪大用了。

当日李广之事,他便卧病在家不在宫中,尤其是那双眼睛,看个文章都要凑得贴在了脸上了。

可如今朝局如此,徐阁老门生有遍布朝廷,他又怎么可能一点儿俗事都不沾染。

说起来,王鏊、王华……这一个探花、一个状元可都是他徐阁老当年主持会试的时候为朝廷选拔的人才。

如今这些人,也不复当年青葱模样,好在前途大好,都进了太子府。追思过往,当然忘不了徐阁老的恩情。

如今座师病重,弟子哪有不上门探望的道理?

而坐下来没几句,自然又说起三边总制官之事。

徐溥老了,七十多岁的年纪,满头的白发,眼袋浮肿的厉害,转个脑袋都叫人替他觉得费劲,而且现在生着病,说不得还得咳嗽一番。

在明朝,内阁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皇帝和大臣的润滑剂。

内阁统率百官,同时也要反映臣子的意见。

如果一味的讨好皇上,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就是媚上,万一皇帝干的事儿不那么道德,那么内阁通常会被舆论架起来,被逼着上书力奏,

不然其他大臣就给你扣帽子,说你逢迎圣意,误国误民!

于是乎,臣子们在规劝皇帝不顺之后,内阁都会感受到压力。

徐溥当了这么多年的阁臣,这么点儿道理他还不懂吗?

但他已经这个岁数了,朝局波澜再起,他是有心无力了。弘治十年初的时候便已经向皇帝递交辞呈,只不过皇帝温言挽留,没舍得他离开。

说实话,原本以为东宫出阁讲学,就是他最后的事了。李广……实在是没有料到。

徐老爷子的话很是沙哑,气声也很重,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实际上是视力下降了太多,“你们两位,都在东宫任职。太子于此事,是如何表态的?”

王鏊算是这里对皇太子最了解的人。

他说道:“殿下不涉朝政,似乎不应该有什么表态?”

徐阁老一点儿表情也没有。

“倒李广时,殿下也是尽了大力的。应当……是和我们同道吧?”王华此时任右谕德,成华十七年的状元。

他也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阳明的父亲,在这个时候也算是很有潜力的中青年官员。

听他们两位这样讲,应该就是还没考虑过东宫的意思。

徐阁老不露悲喜,但已知道他们二位都没抓住关键。

“三边总制官,陛下圣心已定。可李广一死,无人应援,心中难免想起被迫杀李广时的委屈不解。陛下虽然仁厚,可不代表陛下什么都忍。”徐溥仰面说话,语速慢,但一字不停。

“君王的委屈谁能解?”

王华这么一问,其实答案呼之欲出,他自己也瞬间明悟,

难怪首辅大人先问了东宫。

王华一拍手,“若能说动东宫,此事尚可为。”

“我去吧。”王鏊想了想,他和皇太子算是最熟的。

皇太子也认可他的话,每次谈到最后,太子都说‘先生一说我才明白’,可以说相谈甚欢。

徐溥摇了摇头,“你们都不要去。我问东宫,并非是要你们去劝说东宫。”

呀?

这样一来,两人又都有些不解。

“那是何意?”

“因为东宫重要我才问。”徐阁老之前的话因为无力都有些虚浮,但说到这里忽然开始加重,“东宫极有主见,他若与我等心意相通,自然会在适当时候相助。若不通,劝说亦无用。”

他只怕太子不愿意顾全这个‘大局’。而这个大局就是在李广已倒的局面下,为了稳定,不要启用王越,否则必是风雨交加之势。

“此外,陛下心中患上的是委屈病,委屈怕不理解,更怕亲近之人不理解。如今陛下本就对朝臣心存怨怼,这时候还要去说动东宫,若是陛下得知,作何感想?”

两人一听,不禁暗暗赞叹。

徐阁老虽然身体年迈,但毕竟是多年的内阁首揆,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早已洞若观火。

照这么说起来,这事儿还真不能干。在这个时候劝‘反’了太子,那更是叫皇帝生气了。

“此事,说大很大,说小很小。一切全数系于太子之身。但,朝局如此,实在不是我大明朝的福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