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9章 取暖炉,粮食短缺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有,此次一共有十二个行业的四十六家商号通过竞价拍到了新疆经商权,平均每家在九万两左右,合计四百二十万两白银,这四百二十万两白银全部用于迁移百姓的费用。”
此话一出,众将顿时都愣住了。
按照朱童蒙和大将军的商讨,这边不仅供应叶尔羌、卫拉特、吐鲁番的两百万人口,还可以对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罗刹以及更远的中亚诸国。
西部商都、陆上月港,这是未来的规划,一定会吸引诸多的商人前来经商的。
但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会花银子才能获得前来新疆的资格,还是近十万两银子的巨额,简直是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商人们的眼光和魄力都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也证明了这里的确可以发展成如洪承畴他们规划的一样。
“大将军,有没有说商号是什么时间前来?是和迁移的百姓一起吗?可否传信让瓷器商号提前动身?
铁制煤炉来不及,但陶制煤炉可以呀。虽然急冷急热、硬物撞击容易破损,也无法承受重物,但用来取暖却是最好不过了,先渡过今年的冬天再说!”
“咦……这倒是个好方法!”
洪承畴眼中闪过一丝的精光,内地里用陶制的炉子里放上木炭,可以提着到处走用来取暖,那用来烧蜂窝煤肯定也是可以的。
但随机眉头皱了起来,现在传信那就是六月份刚好在戈壁滩中,戈壁滩的六月份可不是开玩笑的,极端高温容易出问题的。
一旦消息传回大明境内,那三十万待迁移的百姓会产生恐慌的。
“行,此事本将一会儿就传信回朝廷,陈清利弊,让他们昼伏夜行,再准备充足的饮水和白天的避暑点以及军士指引,朝廷再多给工匠们一些银子,问题不大。”
说到这里,洪承畴稍稍松了口气。
其实取暖吧也不一定非得用煤炉,但问题是居住的是帐篷。
为了保暖、防风、防水和便携性,帐篷的主材料是羊毛做成的厚实的毡片(羊毛毡),然后辅以帆布或棉布,既是为了平整美观,也是为了增加强度。
结构骨架则是柔韧性好、质地较轻的柳木、榆木、杨木等,固定的则是皮绳、马鬃绳等等。
保暖、防水的确好,但这玩意有一个极大的弱点,那就是防火功能极差,只要被点燃了,基本上是不可能熄灭的。
草原部落当然是清楚的,也弄了一套严密的防火习俗,诸如火塘在帐篷正中心的凹陷处,周边用石头或金属圈围起来,隔绝周围易燃物。
火塘正上方就是陶脑(天窗),陶脑既是烟囱,也是万一火焰蹿高时的泄压口,避免了火焰直接舔舐顶部的毛毡。
夜间睡觉则是用灰将火‘封好’,使其缓慢燃烧,防止夜间火星溅出。
这些措施看着简单,但那是相对于牧民们,是用数以百计、千计的生命换来的教训和小心。
可对于刚刚迁移来的大明百姓来说,需要时间来适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