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扶苏怎么可能会忘记?

他忙道:

“父皇要说的是术,还是势?”

扶苏并没有提“法”。

法,主要还是针对老百姓的。

大明的老百姓有问题吗?很显然,没有。

所以肯定和“法”字无关。

要么就是控制臣子的“术”,要么就是引领天下的“势”。

在这两个字上出问题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秦始皇嗯了一声,道:

“会排除一个错误答案,也算不错了。”

“朱翊钧的问题,是‘势’出了问题。”

“天下大势?”扶苏立刻追问。

秦始皇淡淡道:

“对一个国家来说,法、术、势三个字从来都不是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无论是百姓、官员还是皇帝,自然都希望国家越来越强盛。”

“那么这个国家的大势就是想要变得更强,更好。”

“高拱、张居正两任首辅的改革,其实就是利用法和术,将大明的国势引领去这个方向。”

“然而朱翊钧的所作所为已经破坏了这个国势,国势既然崩坏,那么帝王的‘术’再怎么精通也无法控制臣子了。”

“权术无法控制臣子,臣子的分裂、内斗、党争就是理所当然。”

“当国势和权术都崩溃了,最基层的法还能执行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扶苏听着听着,心中突然灵光一闪。

“父皇,儿臣明白了。”

“大明国势先崩坏,接下来就是和‘术’有关的官员阶级崩溃,最后到‘法’相关的老百姓崩溃。”

老百姓崩溃之后会发生什么?

扶苏早在第一部盘点视频,看到陈胜吴广喊出那句口号之后就完全明白了。

扶苏继续道:

“您断言大明即将亡国,就是因为您知道,‘势’崩坏之后,‘术’和‘法’的崩坏也是必然。”

“整个大明的崩溃会从朱翊钧这个皇帝传导到官员阶级,最后传导到天下所有老百姓身上。”

“然后,大明就亡了!”

秦始皇嗯了一声,道:

“这个过程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明两百年王朝的底蕴必然会积攒许多人的忠心,积攒天下万民对大明的希望。”

“但这个过程也不会太长,运气好的话,三四十年吧。运气不好,那朱翊钧就是亡国之君了。”

“哦,好像之前金幕哪里提到过他不是亡国之君?那他运气其实还是不错的。”

扶苏好奇问道:

“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难道不管谁坐在皇位上,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亡国?”

秦始皇哈哈地笑了起来。

“怎么可能?天下大势是什么?是天下人的人心所向。”

“只要能改变天下人的人心,自然也就可以改变天下大势了。”

扶苏不由哑然。

父皇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扶苏虽然还不是皇帝,但他作为太子也好些年了,管的人也不少。

他深知,管一个人很容易,但改变一个人的人心,很难很难!

更何况,是天下千千万万的人心?

更何况,是要把天下千千万万的人心,从“大明亡了”改变到“大明强了”。

秦始皇显然能看出扶苏的心思,又是一笑。

今日秦始皇似乎颇为开心,露出笑容的时间很多。

“扶苏啊,你要知道,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明君。”

“如果是朕、刘彻、李世民或者朱元璋,任意一人穿越到朱翊钧的身上。”

“大明这点问题,无非就是癣疥之疾罢了!”

扶苏哑然。

合着您说了半天,至少也是千古大帝才行呗?

不过想想也对。

朱翊钧弄的这个烂摊子,可是把大明都活生生地搞到要灭亡了!

就这种情况,一般的开国皇帝还真不一定救得回来。

原因也很简单,破坏永远比建设更容易。

开国皇帝们往往都是在王朝的废墟之中崛起的,他们建立的王朝,属于是刚出娘胎的新生儿。

但朱翊钧治下的大明,相当于一个缠绵病榻多年的垂垂老朽。

从娘胎里接生一个新生儿,只要具备一定水平,这事不难。

但想让一个病重垂死的老头痊愈如故,就算是多年的老中医,这事也几乎不可能完成。

只有千古大帝这种改天换地级别的怪物,才能逆天改命!

扶苏吐出一口气,笑道:

“儿臣确实不需要救回大明,儿臣只需要让大秦安安稳稳地发展下去,就足够了。”

秦始皇看了一眼扶苏,微笑不语。

孩子啊,你真以为“安稳发展”这四个字,对一个皇帝来说很简单吗?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朱常洛戴着太子冠冕,正在上课。

正是隆冬时节,朱常洛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在四面透风的大殿,依旧被冻得瑟瑟发抖,和个孙子一样。

负责给朱常洛讲课的翰林学士见状大怒,朝着旁边侍立的太监们怒吼。

“此乃大明太子殿下,尔等阉奴竟然不生火给太子取暖?”

“难道尔等真以为在宫中有郑氏的庇护,天下群臣就奈何不了尔等阉奴不成?”

在这名翰林学士的怒斥下,太监们这才不情不愿地给大殿中的炉子生火,总算是有了几分暖气。

翰林学士给朱常洛授课完毕,对着朱常洛郑重一礼。

“殿下的遭遇,臣子们都看在眼里。”

“请殿下放心,只要大明还有一丝正气在,所有大明臣子都永远是您最坚实的后盾!”

朱常洛热泪盈眶,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朱常洛虽然已经成为太子,但把持了整个后宫的郑贵妃却依旧想方设法地迫害朱常洛和其母恭妃。】

【这也导致朱常洛的性格变得无比懦弱、胆小。】

【最终在郑贵妃的迫害下,恭妃双目失明,病重垂死。】

朱常洛得知消息,急忙赶赴恭妃所在的冷宫。

“母妃,母妃!”

“快来人,快开门啊!”

然而,恭妃所在的宫殿,却从外面挂上了一把大锁。

外面的锁不开,里面怎么能开门呢?

此刻的朱常洛,终于奋起胆气。

“来人啊,给本宫把这个锁砸了!”

砰砰砰,大锁被砸开了。

朱常洛快步而入,来到了床榻上的恭妃面前。

“娘!”

恭妃已经看不到了,她面容憔悴,紧紧地握住朱常洛的手。

“孩子,我的孩子!”

朱常洛正想说些什么,恭妃猛然用力,将他的头颅拉近,在他耳旁轻声开口。

“郑氏有人在此。”

朱常洛身体一震,所有的话都说不出来。

他流着眼泪,握着恭妃的手,看着自己的娘亲渐渐断绝了最后一口气,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名苦命的女子,她虽然给朱翊钧生下了皇太子,但在朱常洛生下来之后就没有享过一天的福。

有的只是担惊受怕,和来自郑贵妃永无止境的迫害。

终于,她死了。

对她而言,死亡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朱翊钧对待朝政,对待皇太子,肆意征收矿税,只知道奢靡享乐的事实摆在所有大明臣子的眼前。】

【许多原本忠于大明的臣子,对这个大明皇帝彻底失望了。】

【一部分人想要另寻他法,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大明。】

【另外一部分人则嗅到了机会来临的气息,开始暗中组建自己的势力,以备不时之需。】

【各种乱象,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明出现。】

【万历三十二年,无锡。】

画面中,出现了一所书院。

在许多官员、士绅和读书人的庆贺声中,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含笑走了上去。

【顾宪成】。

在众人翘首以盼中,顾宪成将牌匾上的布揭了下来,露出了上面的四个字。

【东林书院】。

顾宪成表情严肃,对着面前的众人拱了拱手,沉声开口:

“诸位,顾某不才,也曾经在朝为官。”

“但当今朝堂,某些人……呵呵,不提也罢。”

“今日,顾某和几位同仁在此,得知县大人和诸位善人的资助,共同创立东林书院。”

话音落下,便是一阵如雷的掌声。

顾宪成等掌声平息之后,继续道:

“顾某从小读圣人之书,这辈子人生起伏,颇有一些心得,和诸位分享。”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

“以此,和诸位共勉!”

顿时,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一年,顾宪成联合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公约》,开创东林书院。】

【这八人,也被称为“东林八君子”。】

【东林书院效仿战国时代的稷下学宫,既教授知识,又抨击时事。】

【一时间,东林书院名震天下,无数朝堂斗争失败的官员,对现状不满的有志之士,渴望用才学改变世间不公的读书士子云集此地。】

【在明末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东林党”,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