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宋太祖赵匡胤:朕说句实话,就黄巢这种人当你上司,你反不反?】

【汉武帝刘彻:本来想反驳你的,但仔细一想,好像还真反驳不了。】

【光武帝刘秀:说得没错,黄巢这人就没什么前途,但凡是有一点眼光的人也都不会追随他太久的。】

【隋文帝杨坚:有点可惜了,看来黄巢并不是灭亡大唐的那个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陈胜吴广,韩山童刘福通。】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怎么可能是那么容易灭亡的呢!】

唐初世界中,闻讯赶来的李世民表情难看地瞪着裴寂。

“裴卿家,朕让你好好地给父皇散散心,你就是这么给父皇散心的?”

散到人都晕了!

裴寂一脸尴尬地开口。

“陛下,不是臣的问题,是这金幕呀。”

李世民闻言沉吟数秒,道:

“击球赌三川?”

裴寂好像小鸡啄米一般疯狂点头。

“对对对,就是击球赌三川啊!”

李世民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这件事情的确是相当离谱,就连当时在御书房之中和长孙无忌等人处理政务的李世民都忍不住停了好几个小时来看完。

话又说回来,如果不够离谱的话,又怎么可能把李渊这样的开国帝王直接气昏过去?

李世民沉默好一会,拍了拍裴寂的肩膀。

“总之朕不管那么多,你一定要想办法让父皇开心起来,否则朕就只能追究你的责任。”

裴寂:“……”

道理裴寂是懂的。

若李渊当真被气死,李世民这个皇帝肯定不背锅。

那就只能是天天陪在李渊身边的裴寂背锅。

但裴寂不冤枉么?

每天陪李渊饮酒取乐,酒精肝都喝出来了。

还要挖空心思各种迎合讨好,接住李渊的梗,给李渊情绪价值。

每天!

别人上朝,当值什么的,起码半个月还能休沐在家,好好放松一下呢。

裴寂是除了过年那几天之外全年无休。

若是比惨,后世恐怕也就只有一种写网文的职业能比裴寂更惨,毕竟写网文的连除夕夜都得码字。

总之,裴寂自认为是真尽心尽力地当这个幸臣了。

可现在李世民居然挑明了让他背锅?

还有公平吗,还有法律吗?

裴寂满腔冤屈地看着李世民,然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原来法律是你李世民制定的啊,那没事了。

裴寂乖乖点头。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所能!”

李世民嗯了一声,又看了一眼还在床榻上躺着的李渊。

御医已经说了,李渊只不过是一时气急,醒来之后好好休养就没啥问题。

走出李渊寝殿大门,李世民正好碰到了急匆匆前来的李承乾、李泰还有李治三兄弟。

“父皇,皇祖没事吧?”

“没什么事。”李世民表情温和了不少。

这三个臭小子还是有孝心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看过了金幕,李世民刚一登基就把年幼的李治立为皇太子。

这个结果也得到了李渊和诸多大臣的支持。

李治毕竟在历史上创造了大唐最大的版图,功劳摆在这里。

李承乾作为嫡长子当然不满意,但也没啥用。

外家的最大靠山舅舅长孙无忌都明牌支持李治了。

既没有父皇支持,也没有外家撑腰,更没有朝臣认可,李承乾能咋办?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全大唐的认可,让下一代皇位没有悬念,所以这三兄弟的感情并不像历史上那样你死我活,反而走向另外一个方向。

李承乾和李泰希望将来弟弟登基后能照顾一下哥哥,所以他们提前照顾了李治。

而年幼尚且没什么城府的李治,对两名哥哥的尽心照顾自然是非常感激。

一切都很和谐,真正做到了兄友弟恭。

李世民有时候也很感慨。

和历史上的那个唐太宗相比,这条世界线上的自己简直不要太幸运。

既不用杀兄弑弟,也不会目睹儿子们兄弟阋墙。

若从历朝历代皇帝中评一个对金幕好感最高的,唐初这位皇帝李世民绝对第一名。

看着三个儿子从身边经过想要进入寝殿去探望李渊,李世民想了想,又开口道:

“等父皇醒后,你们三个以后一人一天,轮流陪伴父皇。”

以前裴寂还挺好用的,但自从这大唐盘点一出,裴寂是废了。

现在大唐扩张如火如荼,李世民每天忙得头不点地,早上的例行请安都待不了五分钟,更是没空。

那就只能让这些孙子们上了。

都说爷孙关系最好,希望能奏效吧。

李承乾三人闻言赶忙应是,然后进入寝殿。

看着寝殿中安静侍立的裴寂,三人先是低声向一旁的太医询问了一番病情,然后走到床边。

李承乾想了想,对着手中牵着的李治轻声道:

“为善,你叫一下皇祖。”

还是一个孩童的李治哦了一声,脆生生地叫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祖,起床啦!”

李承乾和李泰:“???”

两人正打算教训一下这个臭弟弟让他安静一点,却听到了“嗯——”的一声。

两兄弟下意识地转头望去,正好看到病床上的李渊缓缓地睁开眼睛,将视线投向了天真可爱的李治。

两兄弟和裴寂、太医都愣住了。

不是,这也行?

难道你们这些大唐皇帝之间是有什么冥冥感应不成?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当李克用还在路上,李儇还在马球定三川的时候,关中地区齐军和唐军的战火依旧在持续不断地燃烧着。】

【但这并不影响唐廷之间大臣、将领们的相互算计。】

成都城内,田令孜看着接连传来的战报,逐渐皱眉。

“郑畋这么能打仗吗?”

“来人啊,把城里几位公公全部找来!”

很快,宦官集团在成都的几位大佬级人物应约而至。

田令孜指着面前的战报,道:

“郑畋要给咱们搞事了,各位老兄弟。”

大唐朝廷的十份战报中,大概五份胜利五份失败。

问题在于五份胜利的战报中往往就有两份,至少有一份是来自郑畋!

这就很吓人了。

杨钦义的侄孙杨复恭皱眉道:

“郑畋是咱们大唐的将领,他会打仗难道不是好事吗?”

田令孜对这个晚辈的幼稚问题明显不耐烦,怒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