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崇祯毕竟是自后世穿越而来,在他的记忆之中,没有什么是靠来一发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发。别管是子弹还是炮弹或者原子弹,总之来上一发,事情总是能得到解决。

但是现在张惟贤和崔呈秀的说法,却是打破了他的幻想或者说梦想。因为现在的大明所拥有的火器,还不如以靠来上一发就解决掉自己闹心的问题。

便是以辽东为例子,后世的那些家伙事儿,不说蘑菇弹这种大杀器,便是那些甚么红旗啊,五对轮啊一类的,只要弄上一些,对着建奴那边儿来上那么几发,辽东便再也没有甚么问题的。

可是现在的大明呢?别说五对轮和红旗了,便是红夷大炮,一炮下来,也只不过是糜烂几十米,想要糜烂几百米都是奢望。比如说那个号称是被袁崇焕给打死的老奴努尔哈赤,人家挨了一发之后,不照样跑到草原上浪了一圈儿才挂?

由此可见,现在所谓的火器,基本上也就是听个响而已。

崇祯正自想着后世那些好东西,正美滋滋地想着何时自己也能在大明搞出来这些东西,给建奴来上一发,就听张惟贤的声音响起:“陛下,现在我大明的骑兵打不过建奴的骑兵,普通卫所也糜烂至斯,其实根子还是出在了正统年间。”

崇祯其实很想跟张惟贤说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正统年间是什么时候……自己所知道的,除了洪武,永乐,成化,正德,天启和崇祯,其他的那些皇帝,根本就没有多大印象。可是为了不显示自己的无知,或者说为了掩盖自己是穿越客的事情,崇祯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说道:“英国公继续说。朕听着。你只管说,不管说什么都可以,朕不会在意。”

张惟贤其实早就想说,只是不敢说而已。满大明的勋贵们都想说,可是谁都不说。自打土木堡之后,这大明的勋贵们就被文官给玩成了狗,毕竟这天下是皇帝的,得罪了文官们,要承担后果的可就是自己了。

只是如今,看看崇祯皇帝宰起文官来的力度,让张惟贤看到了勋贵们重新崛起的希望。理了理思路,张惟贤道:“陛下可知万历年间主持变法的张太岳?”

崇祯其实根本不知道张太岳是谁,不过提到万历年间,再提到变法,还姓张,那么这个张太岳应该就是张居正无疑了。崇祯点点头,说道:“太岳先生一力主持一条鞭法,使国库丰盈不少,朕当然知道。”

不成想,张惟贤却道:“陛下恕罪,陛下只知张太岳变法,可知道一手练出了戚家军这等强兵的戚南塘,在给张太岳的书信中,要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即便如此,也要不断地献上腽肭脐,送千金姬与张太岳,方才换来足够地军饷?”

崇祯闻言,心中却是大怒。堂堂的一代名将,就算是对面自己的老师,居然要自称门下走狗?置大明天子于何地?甚么时候,区区内阁,一个秘书办公厅一样的存在,也能决断军费大事了?

虽然心中大怒,崇祯却依旧是那副风清云淡地样子,毕竟自己演技不够,全要靠着面瘫来凑才行啊。轻声“唔”了一声后,崇祯接着道:“罢了,都是以前的事儿了,毕竟戚将军在东南打击倭奴还是不错的,这些事过去就过去吧。”

张惟贤躬身道:“陛下仁慈。这些事儿,便是陛下御极之前,亦是常态。究其根本,其实还是在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自从土木堡之后,大明的武将勋贵们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即使陛下想要提高武人的地位,奈何沉疴难去,一时之间,变化也不甚大。”

崇祯也知道这些问题,自从土木堡时,这些满脑子都是抄刀子砍人捞军功的勋贵们被文官集团给集体坑成了狗之后,基本上骨头也就弯了,好像后来一直就没有再直起来过。就算是正德皇帝想要把这股子歪风给扳过来,后果也不过是落水后不治身亡了。

这个不治身亡,可不是说的医治无效身亡。依着崇祯翻看的明朝官方和宫内的记载来看,“东西游幸,历数千里,乘马,腰弓矢,涉险阻,冒风雪,从者多道病,帝无倦容。”的正德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因为落了个水,染了个风寒就些挂掉——如果这些,除了说明大明的御医无能,还能说明个屁?!

而且最最让崇祯无语的是,正德临死前一两个月曾经强烈要求换太医,被杨廷和骂回去了,说他是生活作风荒唐所致,休养就好了。

后来,所有关于正德皇帝的死因,都指向了落水而亡和豹房内玩弄女人过多那个啥尽后人亡的!

对于这两点,崇祯都是只想呵呵。一个亲自在战场上操刀子砍人的皇帝会抗不过风寒?玩女人多了的下场,撑死了不过是肾虚一些,体质慢慢衰弱,但是一个能操刀子砍死敌人的家伙可能肾虚?

一个皇帝,觉得御医不行了,居然能被杨廷和一个首辅给怼了回去?谁给他的勇气去硬怼皇帝?就因为他曾经做过正德皇帝在当太子时的讲读?这家伙在朱厚熜未至京师即位时,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加左柱国。那么,是谁称赞的?不还是那些无耻文人互相捧臭脚?

而且,就算是正德硬怼了蒙古小王子之后,当时兵科都给事中汪玄锡、贵州道御史李闰等共同上书是怎么说的?皇帝亲征之役,蒙古骑兵杀掳人民众多,我军也损兵折将,得失相较,实在称不上什么大不了的胜利。希望以后皇帝不要再这样草率亲征,而是要“充扩天理,遏绝人欲,深居九重,恭默思道”。

最后,这些家伙们成功地通过御医不作为或者干脆指使御医下毒,成功地弄死了在他们看来颇为“离经叛道”的正德,立了当时“颇有贤名”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为帝,没曾想的是这个皇帝跟正德差不多,也是对文官没什么好感官,就算自己在后宫仙修问道不问朝政,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