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获全胜,论功行赏,举国沸腾!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一个人?
改变了整个龙国军工的发展进程?
这……可能吗?
这消息对于麦克阿瑟等人来说太震撼了。
一个国家的工业靠的是举国上下,众志成城。
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
“你这也太荒唐了!”麦克阿瑟不相信:“谁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本事!”
情报官:“但情报上反反复复提到林天的名字,或许,此人真有什么过人之处?”
“一个普通的华人,难道还有通天的本领不成?”麦克阿瑟满脸不屑。
更加不可能相信,一个人能改变国家的工业和军工。
要知道,鹰酱在二战时期之所以能快速构建起强大的工业产业链与军工产业链,成为全球“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本质是其战前积累的经济基础、战时高效的国家动员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源整合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从零开始”,而是对既有潜力的全面激活与重构。
鹰酱在二战前已具备全球顶尖的工业实力,19世纪末就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20世纪30年代虽受“大萧条”冲击,但工业体系的“骨架”,如产能、技术、基础设施并未受损。
反而为战时转型埋下伏笔。
二战前鹰酱的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等行业已形成规模化产业链。
1940年汽车产量达440万辆,占全球产量的75%。
钢铁年产量稳定在7000万吨以上,占全球30%,远超德、日、意三国总和。
这些民用产能只需通过“设备改造、生产线调整”即可快速转向军工。
例如福特汽车工厂1942年停止生产民用轿车,转而生产B-24“解放者”轰炸机,巅峰时每63分钟就能下线1架。
整个二战生产了8685架,是战前民用流水线效率的直接迁移。
而龙国有这个产能和工业能力吗?
另外,鹰酱在战前已建立起“高校-企业-政府”联动的研发网络。
比如,贝尔实验室(电话、雷达技术)、通用电气(发动机、电机)、杜邦(化工、塑料)等企业长期投入技术研发。
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高校则在航空动力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积累成果。
例如,战前研发的“雷达技术”在战时快速应用于军舰、飞机。
解决了对潜艇、敌机的探测难题。
另外,汽车行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流水线、零部件通用化直接复制到坦克、火炮生产,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可以说,战前的鹰酱已建成全球最完善的交通网络。
铁路里程超40万公里,占全球45%,可快速运输原材料与成品。
公路网支持汽车、坦克的短途调度。
港口配备大型起重机,便于军工物资的跨洋运输。
此外,鹰酱的电力普及率远高于德、日,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提供保障。
而且,鹰酱在战时并非单纯“拼产能”,而是通过技术突破降低成本、通过标准化提升协同效率,让产业链从“规模大”升级为“效率高”。
研发出B-17、B-24轰炸机的“高空增压座舱”,让机组人员能在万米高空执行任务。
普惠公司的“R-2800发动机”大幅提升战斗机的机动性,生产技术快速迭代后。
发动机故障率从1942年的20%降至1944年的5%。
同时,发明“自由轮”的标准化建造技术。
将船舶拆解为3000多个预制部件,由不同工厂同时生产,再到港口组装。
单船建造时间从1941年的120天压缩至1943年的24天。
整个二战生产了2751艘,解决了“大西洋护航运输”的船只短缺问题。
而龙国这些能做到吗?
现在的鹰酱通过二战中“从零构建”产业链,到“战前基础+战时动员+技术创新+人力激活”的四维联动。
将民用工业的“潜力”转化为军工生产的“实力”。
其核心逻辑是以国家力量为引导,打破市场分散性,整合资源、技术、人力,让产业链从“服务民生”快速转向“服务战争”。
同时通过技术突破与标准化生产,实现“产能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这一过程不仅支撑了鹰酱在二战中的胜利,更奠定了其战后“全球工业霸主”的地位。
龙国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至少要上百年!
“查一下这个叫林天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在麦克阿瑟的认知里,虽然觉得不可能,但龙国一次次刷新他的认知。
所以,麦克阿瑟不得不重视。
“是,五星上将!”
……
此时。
龙国,高级军事会议室。
玻璃窗上凝着薄霜,屋内的铜炉里燃着银丝炭,暖意在青砖地缝间缓缓流淌,却压不住满室的凝重。
长条木桌两侧坐着首长们,面前摊开的作战地图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半岛的轮廓被红蓝色铅笔勾勒得密密麻麻,西线清川江、东线长津湖的标记旁,还留着昨夜讨论时圈画的墨痕。
作战部的小李捧着文件夹快步走进来,军靴踩在地上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站在门口深吸了口气,声音带着难掩的颤抖:“报告首长!志愿军司令部急电。”
“第二次战役,我军大获全胜!”
“全胜?”
总司令放下手中的搪瓷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轻响。
他原本微蹙的眉头猛地舒展,又很快皱起,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再说一遍,是全线胜利?”
小李用力点头,将文件夹双手递到湖公的面前:“是!总司令电报里说,西线我三十九军、四十军等部队在清川江地区击溃美军第二师、第二十五师。”
“东线九兵团在长津湖包围美军陆战第一师,目前已将其主力击溃,敌正沿兴南港撤退!”
“陆战一师?”老人放下手中的烟卷,烟灰落在烟灰缸外也浑然不觉。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紧盯着小李,“你确认是美军海军陆战第一师?”
“那个号称‘百年未尝一败’的陆战一师?”
“确认!”小李的声音愈发响亮,“总司令在电报里特别注明,陆战一师主力被我九兵团二十七军、二十军分割包围。”
“其北极熊团团部被捣毁,团旗被缴获,师长史密斯率残部突围时,又遭我军沿途伏击,损失惨重!”
“最后,王近山还把史密斯给活捉了!”
“哈哈!好!好啊!”
总司令猛地一拍桌子,原本沉稳的脸上露出罕见的激动,站起身来回踱步:“我就说嘛,咱们志愿军战士个个是好样的!”
“美军不是狂吗?”
“不是说圣诞前结束战斗吗?”
“不是说陆战一师是‘美利坚之剑’吗?”
“现在怎么样?”
“还不是被咱们按在半岛上揍……哈哈哈!”
湖公也放下手中的电报,镜片后的目光里满是欣慰。
他轻轻抚摸着电报上的字迹,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不容易啊。”
“九兵团入朝时连冬装都没备齐,战士们穿着单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地里潜伏,硬是凭着一股精气神,把装备精良的陆战一师给打垮了。”
“这份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
“是啊,太不容易了。”
老人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凛冽的寒风灌进来,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光亮。“小李,你把电报里的详细战况给大家念一念,尤其是歼敌和缴获的数量,一个都别落下。”
“是!”小李打开电报,清了清嗓子念道:“西线战场,我三十九军在云山战役后再度发力。”
“于价川地区围歼美军第二师一部,击毙敌上校团长以下1200余人,缴获坦克28辆、汽车150余辆、火炮30余门。”
“四十军在清川江沿岸击溃美军第二十五师,歼敌800余人,缴获火炮22门、轻重机枪50余挺。”
“三十八军更是创下奇迹,一夜急行军72.5公里,抢占三所里、龙源里,切断美军退路,歼敌3600余人。”
“缴获坦克14辆、汽车300余辆,彭总特电嘉奖三十八军‘万岁军’称号!”
“万岁军!”
另外一个首长忍不住赞叹:“三十八军这一仗打得漂亮!”
“72.5公里急行军。”
“这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少见的,咱们的战士硬是用双腿跑赢了美军的汽车轮子,了不起!”
小李继续念道:“东线长津湖战场,九兵团二十七军在新兴里围歼美军第七步兵师第三十一团(北极熊团)。”
“全团3191人被我军全歼,缴获团旗一面、坦克11辆、汽车180余辆、火炮12门。”
“二十军在柳潭里地区狙击陆战一师主力,歼敌1500余人,击毁坦克20辆、汽车80余辆。”
“二十六军在追击途中再歼敌800余人,缴获火炮15门、轻重机枪40余挺。”
“整个第二次战役,我军共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
“击毁缴获坦克180余辆、汽车2000余辆、火炮300余门、飞机8架,收复平壤及三八线以北大部分地区!”
“3.6万余人!美军就占了2.4万!”
另外一个首长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语气中满是振奋:“第一次战役咱们歼敌1.5万,这次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尤其是把美军的王牌师给打垮了,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正治上的胜利!”
“它让全世界都知道,龙国部队是不好惹,龙国人民更是他们惹不起的!”
老人转过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