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只不过佛塔上的事,对于有心人来说,却是高兴不起来,镇国公当场驳了李公,这原本还算平静的庙堂,却不知又会掀起什么大浪。

倒是在这个时候,一个京师的诗社也建了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起来,名曰东游,牵头的人倒是很有意思,乃是李东溟。

这个名呼李冬溟的,有一个令人不得不瞩目的身份,他是李东阳的四弟,此人没有做官,据人说文采却是斐然,在京师之中颇有名望,而今他牵了头,自有不少人纷纷加入,加入的,有不少朝中的大臣,就连礼部尚书费宏,竟也没有免俗,有了这些人的加入,许多读书人便纷纷投了帖子争先恐后的想要往里头钻了。

在这大明,终究官字上头一个宝盖头,和那种民间自发形成的诗社是全然不同的,这一看就有强大的官方背景,自然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用不了多久,这诗社便开始印刷周刊了,大抵学的都是太白诗社的套路,显然就是一个白果果的的山寨版,不过这新诗社要比太白诗社要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居然能到许多高官那儿求稿,这就迎合了许多读书人的需求。

读书人都想出仕,都想做官,高官们撰文做诗,即便不是一流的水平,也能足以吊起大家的胃口,更遑论从诗词文章中,若能摸透他们的心思,对自己未必是一件坏事。

李东阳何等聪明之人,他的动作也非常的干脆利落,他精准地察觉到,与自己反目的叶春秋的优势是什么,太白集的影响力不小,要破这个,就必须另起炉灶,争取人心,方是关键中的关键。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索性直接将李冬溟搬了出来,这是自己的兄弟,朝野内外,都知道自家的兄弟登场,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内阁首辅大学士的大手笔啊。

诗社建起来,印刷周刊肯定不能做到如太白集那样的低成本,不过这并不打紧,因为现在在大肆吸纳诗社的社员,社员的会费价格不菲,其实许多富贵人家愿意趋炎附势,肯出高价来混个李氏嫡系,拿着这些会费,对印刷的周刊进行补贴,再加上新周刊带给许多人新鲜感,在这京畿一带,竟是开始风靡起来。

至于地方上,有了李家和诸多官场上的门生故吏的支持,也有不少地方官员,似乎看到了溜须拍马的机会,也有州府居然竟是派了人来预定周刊,想尽办法兜售给本州府的读书人,一般当地的知府、县令只要肯推行,地方上的士绅还是很肯买账的。

说起来,官面上的人情往来,大抵如此,尤其是许多官员开口便谈起这新诗社周刊中的内容,若是对方接不上,不但尴尬,而且不免会被人取笑和孤立。

在这官本位的时代,官方的力量实在过于强大,这一番动作之下,不禁领畅销了多年的太白集都开始有了回落的趋势。

好在太白集已经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倒还没有受到太大的重创。

只是陈蓉和张晋二人,在这突然起来的暴风下,一下子如热锅蚂蚁一般,变得急躁起来。

他们也不是初出茅庐了,自然是能看明白这根本不是生意上的问题,于是忙登了叶春秋的门,急切地想要寻出个应对之策。

叶春秋听说二人登门,倒也不觉得意外,请他们直接到书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