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面向会员,每月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名士讨论工艺、算学、建筑。

由林向安亲自主持。

既为会员提供高层次交流,又进一步提升了格物坊的文化品位。

二是:模型竞巧大赛。

定期举办搭建比赛,优胜者的作品不仅能在店中陈列,还能获得丰厚奖赏,这样也能形成话题,快速传播。

林向安不得不感慨,郑佑是个好老板。

出手大方,最重要的是,非常听话。

说不干预,就真不插手,全权放给林向安去主导,他就负责执行。

格物坊的选址定在崇文门一带,也就是会馆文化圈这一带。

此处是漕运、商旅入城的要道,商贾云集,人流不绝。

紧邻内城,勋贵与官员往来便捷。

外城又聚居着众多富裕士绅与商户。

既有商业活力,又带着几分文人气息。

此区域商业氛围浓厚,但又不像前门大街那样喧嚣,带有一定的文雅气息。

最终,郑佑购下了一处带后花园的三进式旧官宦别业。

那宅院原就格局分明,厅堂、院落层次井然,几乎无需大改,便能自然划分为三个功能区。

只是为了营造氛围,仍需重新硬装与造景。

考虑天气,弄了两套方案。

于是,大规模的改造正式启动。

期间,林向安只负责项目的产品设计与整体思路,具体施工与监工皆由郑佑一手安排。

郑佑出手阔绰,重金聘请了两位知名的首席大匠,工钱堪比宫中匠人。

林向安与他们直接对接,提出创意与理念。

不必他亲自动手,这二人便能将他的构想化为精准图纸。

两位首席大匠专门负责打样,与制作最复杂的‘御赏’级作品。

其下又有三位高级大匠,则独立完成‘博雅’系列;

另外还有五位普通匠人,专责‘启蒙’系列与标准化零件生产。

匠人,是格物坊的根本。

就在林向安退居粮行幕后,与郑佑合作时,朝局骤起波澜。

六月下旬,宁国公赵成梁以“年老多病”为由,主动请辞。

消息一出,满京城震动。

此举时机极为微妙。

正值新皇与宁国公暗中角力的关键节点。

在新皇准备下重手之前,宁国公抢先一步交出兵权,请求南下休养。

新皇表面上三番五次挽留。

但宁国公态度坚决,言辞恳切,最终令圣意无奈。

皇帝只得依情所请,允其辞官归乡。

表面上看,是体恤老臣;

实际上,却是权力格局的一次重洗。

宁国公府仍保国公之号。

但世子之位,却被悬了下来。

按照旧例,本应由嫡长子赵康嵩承袭。

然而赵康嵩镇守辽东,掌握边军,新皇未必愿意。

于是双方都保持沉默。

宁国公不请封,新皇也装作未闻。

整个京城的空气,似乎都因此而变得凝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