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是谁救九江的百姓?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景春熙轻蔑地笑了笑,一路跑过来看到道路的状况,知道陶瓷没办法往城里运后,她改变主意了。
她得为百姓做好事,得先保证百姓们不饿死。
有空间那么大的助力在,做利国利民的好事何必遮遮掩掩,还要顾忌那些狗官?给他们斩立决十次都不为过。
“你们别指望朝廷和上头那位了,能把你们害得那么惨,这么大一座九江郡能围着像个铁桶一般两年的,不是皇亲贵胄,刘老爷以为还有谁能够做得到?”
没想到小小的丫头,也敢出说出百姓不敢说出来的话。
刘广发五六十岁的人,那是哭得老泪纵横:“我们如何能想不到?不过是没有办法罢了,呜呜呜……。”
可能是觉得在小丫头面前哭泣太没有面子,刘广发发泄了几声,声音一下变成了呜咽。
他抹了最后一把泪后抬起头,收起了怀疑的表情,看着小丫头目光都亲切了好多。
他猛然问道:“是哪位大人在救我们九江百姓?”
景春熙:“这个……”
没想到刘广发会忽然问出这句话,景春熙一下语塞。她自然是不敢自报家门的,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可又不想白白便宜了别人。
微微皱眉,沉思了片刻。她知道,自己必须说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答案,也能让九江百姓们心中有个方向。
沉思了一下,忽然想卖陶金一个好,说:“自然是在浔阳城里,和狗皇帝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人家。”
她故意说得含糊其辞,但又暗示得恰到好处。
这样说出来,百姓自然会往深处想,怎么都会想起惨遭灭门之灾的陶家,虽然不会绝对相信,但总会有点揣测的。
毕竟说是灭门,谁又能保证当初没有漏网之鱼?毕竟大户人家之间,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谁知道陶家有没有留下后人,又或者有没有人暗中为他们报仇呢?
如果陶家好名声以后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不知道陶金心里会不会得到些许安慰!
而且岭南离九江一两千里,路上查不出任何的痕迹,人家也不会无缘无故怀疑到陶金那一家头上。
毕竟那么多的粮食,不可能凭空出现,陶瓷也不会无故消失。
过后他们一走,百姓们肯定会越传越玄乎。
可能会想到是神仙救了他们,抑或是陶家的冤魂看不得百姓受苦,看不得官府欺压百姓,死了都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把那些狗官解决了。
听到景春熙的一席话,刘广发早就心潮澎湃,在他眼里,景春熙已经不是个小丫头,而是来救他们、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活菩萨。
他想明白了,帮他们的人不好出面,所以才会只派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来办事。这样既能掩人耳目,真正事发也无从追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