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对于瑞典皇家科学院来说,西林数研所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颇为沉重的打击。

甚至有些让许多在这里供职的人们觉得悲愤。

尤其是当乔泽自然数学奖候选人界面放上了乔泽跟卡米尔·杜布瓦两个人的时候。

不对,应该说只放了两个人的时候。

大概没谁会相信全世界目前只有两个人被纳入豆豆的选择范围,且只有这两人接受了豆豆的邀请,并被列入到公示的候选人目录里。

拉踩的目的太明显了,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遮掩。

不过说起来也没什么好遮掩的。

从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乔泽自然科学奖就是在对标诺贝尔奖,即便奖项设计的并不重合。

这是在挖根呐。

瑞典是个小国,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强国,其原因之一就是这里运营着世界最成功的科学奖项。尤其是对于皇家科学院来说,运营诺贝尔奖带来的好处太多了。

提升声誉、增强影响力、促进合作、经济收益……

斯德哥尔摩用上百年时间,为公众科普了诺贝尔奖值得全人类尊敬的意识。起码在欧洲绝大部分场合,诺贝尔奖得主是真的能享受诸多特权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诺贝尔奖就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最牢固的根基。只要能保证诺奖的权威性,就足以维持科学院在世界学术界的声望。而现在有人想挖他们的根,用的还是颠覆性的拉踩方式。

虽然一个字没说,但所做所为都是对已经延续了百年的评奖方式做无声的质疑。

更别提对于科学院的内部人员来说,他们太清楚安德烈先生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了。

那是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奖项的权威性。

但现在西林数研所却蛮不讲理的强插一脚,要从规则上全盘否定他们坚持努力了百余年才打造的权威规则。

一时间可以用群情激奋来形容。

真的,这段时间他们已经牺牲得够多、够憋屈了。

先是被兰利那位新上任的负责人威胁一通,被迫做出了一些违背祖宗的决定,再然后他们中许多人又被来自同一个地方另一批人进行死亡威胁。

老院长为了不影响科学院百年声誉默默承担了所有,甚至抱着牺牲了克拉福德奖声誉的危险,在今年获奖者中又添加了一个名字,现在对面非但不领情,甚至还想要取而代之……

这特么谁受得了?

唯一让大家欣慰的是,学界绝大多数名宿并不看好将人类的奖项交给人工智能评判,尤其是乔泽自然科学奖的那套评审规则,并不是那么深入人心。

于是一篇篇战斗檄文横空出世。

尤其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官网上华夏时间当天晚上就突然更新了一篇文章《Our science, our voice!》(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声音!)。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这篇文章立刻便开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时代,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冲击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试图渗透到我们最为尊重和珍视的领域之一——科学探索的评价与认可。

我们关注到在东方,甚至有一家以科学名义成立的奖项,希望由人工智能替代我们历史悠久、备受尊崇的诺贝尔奖评审模式。然而,在这前所未有的提议面前,我们必须站出来,明确我们的立场:有些事情,机器是无法取代的……”

文章很犀利,且充斥着学术风格,且满篇都是关于学术的思考跟争论,是真的有论点、论据那种,从各个环节抨击了人工智能主导科学大奖评审的荒谬性。

比如人工智能缺乏人类直觉和主观判断。

“尽管人工智能能够基于数据和算法做出评判,但它缺乏人类的直觉、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这在科学发现的评价中是不可或缺的。人类评审能够理解研究背后的复杂性、创造性以及其对人类知识体系的潜在贡献,AI不可能理解!”

比如人工智能是愚蠢的,根本不可能评价跨学科跟前沿研究。

“人工智能在处理高度专业化和严密定义的任务中也许能够表现出色,但对于跨学科和前沿科学研究的评价是不可信的。因为这些领域往往需要非常规的思维和独特的洞察力,远远超出了AI当前处理和评估的能力。”

再比如人工智能同样可能存在偏见问题。

“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在设计时,是希望客观无偏的。但AI系统是基于它们被训练的数据集来做决策的,这可能导致固有偏见的问题。如果训练数据集中存在性别、种族、地域或学派的偏见,那么AI的决策同样会反映这些偏见。”

……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列举了十条人工智能不可能替代人类评审,更是在最后进行了情绪饱满的升华。

“我们承认,身为人类,我们可能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哪怕是科学奖的评审。人类不可能永远不犯错,但这种不完美才是人作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的最大特点。

但人类最可贵的精神之一是我们所拥有着强大的纠错能力。当意识到错误时,我们会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并让一切回到正常的轨道。而人工智能在争议出现时,责任和决策的归属变得模糊。

因此,我们在这里向公众呼吁:请保持科学评价的人性化,保护它免受无情算法的侵蚀。让我们共同维护科学探索的纯粹性和尊严,确保科学成就的评价仍然是以人类的智慧、直觉和伦理为基础。限制人工智能的无序使用,让人类之光持续闪耀。”

……

在许多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这篇文章彻底火了。

不止是在学术圈,甚至蔓延到了普通人领域。

对于豆豆来说,它的目的也达到了。

正如决策树模拟的结果,一个科学类大奖必须要先在学术界引发极大讨论,然后蔓延到普通人的世界才是正常的。毕竟先被普通人讨论的那应该是金鸡奖又或者奥斯卡奖。

因为想获得学者的认可远比征服普通人要难的多。

所以乔泽自然科学奖的热度必须现在学界内部被炒热。

经过豆豆的一系列谋划,目的顺利达成。

借助瑞典皇家科学院跟诺贝尔奖在普通人群中间的庞大影响力,许多记者都注意到了这篇文章,并开始纷纷转载。

而当人们看到这篇文章,必然会激起好奇心,想要深究更多。

谁家搞了个什么奖用AI来评审啊?还能让诺贝尔奖的运营方都感觉这么紧张?学术界又发生什么事了?

只要有人有了好奇心,在这个谁都可以当媒体的年代,无数人就坐不住了。

不止是那些如同苍蝇般盯着各种热点的记者们,还有无数的自媒体人,都开始敏锐的注意到了其中有故事。

如果再加上互联网上本就有具备意识的人工智能在推波助澜,几乎没用多少时间,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便在普通人的世界都火了起来。

“克拉福德数学奖?真有这个奖吗?”

“废话,传说中的小诺贝尔奖啊!”

“离谱了,这个奖竟然没给乔泽?哦,科学院院长亲自改的?还能这么玩?”

……

“人工智能评奖?没听说过啊,之前的科学类大奖都不是推荐制吗?”

“哈,孤陋寡闻了吧?去看西林数学研究所的官网,有关于乔泽自然科学奖的链接,据说乔泽跟他女朋友捐赠了五十亿成立了一个乔泽奖科学基金。奖金要比诺贝尔奖还多一点呢,而且全程由人工智能控制,推荐制还改成了自荐制跟邀请制。”

“那得去瞅瞅,兄弟发个地址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