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政议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安清悠开始了自己提小灯笼的生涯,寿光皇帝那边还是时不时的召见,那些与古人大相径庭的看事角度好像是颇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万岁爷感叹自己这个义女收得真值的时候,宫外的事情却开始有了愈演愈烈的之态。
刘忠全刘总督在摆明了不再走各处圆滑的路线后,终于展现了他一直以来都未曾轻易示人的实力。
如果说李家一派发动那百官叩阙是大学士李华年蓄力而发一战功成,刘总督的手段就好似是太极云手,连绵不断层层叠叠。
那日朝堂之上弹劾李家及诸臣等事的样子看似颇有撒泼打混的滑稽之态,实则这后手却是连绵相至,精细无比。
从转日开始,外地官员入京的折子便一个接着一个,虽然是之前李家发动百官叩阙之时,也曾有过外地官员递折子进京,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档次,都比刘总督这一波差远了。
首先发难的当然是刘总督原本辖地之中的江南六省,他经略江南数十年,这地方上早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江南来得折子清一色二品大员以上才能动用的六百里加急,湖广两江闽浙盐漕三大总督一个不差,十七个道台更是联名具奏,六大巡抚里到了五个——唯一没动静的是河苏沈巡抚——他是沈从元的老爹,这一次铁了心要和睿王府跟到底了。
江南表明了态度,北疆亦是有所发动,川陕总督孙无相本就是萧家的在文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盟友之一,萧家在北疆经营了这么多年,粮草兵员的问题上颇与这位孙总督相得益彰,若是李家真的功成,头一个要下台的地方督抚就是这位。于公于私于自保,他亦是站到了李家的对面。
继而是两广——这个海运发达并且作为大梁国海外贸易的地区早,已经被刘总督借着商业的运作做了多少年的渗透,稍稍把蚕丝瓷器茶叶对于两广的输入卡了卡脖子,民间的呼声登时就逼的两广的大小官员喘不过气来。
更别说还有最近很有希望成为“天下新利”的香物,那玩意儿最近在出海的贸易中越来越抢手,两广官员们的折子上的虽晚,态度却最是激烈,已经有人明确要求启封清洛香号了。
“督抚自重,国之大害啊!自古每有天下大乱,往往由此而始……”
超过半数的地方实权派们弹劾李家的时候,京官们开始愤愤不平地写折子痛陈利害,写折子,直隶云贵川蜀东北,这些地方的外省督抚遥相呼应——李家并不是没有外援,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也不过是比刘总督稍逊一筹而已,若再算上京中一边倒的内阁诸位大学士和六部,声势丝毫不软,甚至还犹有过之。
刘总督倒也不着急,打嘴炮这种事情他的经验丰富无比,在弹劾往来的奏折中并没有把攻击点放在皇子皇后的易人之事,而是集中火力穷追猛打李家串联百官对皇帝进行逼宫的问题上。
结果当然也出现了第三种人,如此声势浩大的朝政斗争根本就是他们玩不起也不敢玩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去抱李家粗腿的人一时之间少了许多。
刘总督不急,寿光皇帝陛下自然就更不急。
他要的只不过是刘总督把李家给拖住,等到北胡战事有个结果,是大妥协还是该大清洗自然会见分晓。如今不但局面被拖住了,文官集团里还很明显地出现了分裂。
眼见着情形如此之下,这位大梁天子居然还心情甚好地和安清悠打着趣,说这种场面女儿你没见过吧?咱们大梁开国到如今都没有,谈谈感想?
“这种情形现在虽然热闹,但是正所谓暴风骤雨不终朝,最好还是得给各方都找点能够做上几个月半年之类的事情……”
安清悠的眼光非常清楚,如今寿光皇帝一直由着两方打,可是总不可能光把如潮水般涌来的折子留中不发,要照这么下去,早晚不是个事儿。
“嗯……有理。”对于安清悠这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跳出事情本身不为局面所惑的状态,寿光皇帝是越发的欣赏,于是问道:“那有什么事情能让各方都做上几个月半年之类的……”
“我也不知道。我觉得义父肯定能处理的比我好。”
安清悠拎着小灯笼撇嘴苦笑,自己能够看清楚这些,靠的是两世为人超越古人不知多少代人的见识。可是要说具体怎么处理这么大一个乱糟糟的局面,自己绝对赶不上寿光皇帝这等老狐狸经验丰富。
“这丫头,倒是把事情又给朕踢回来了……”寿光皇帝笑骂了两句倒也没生气,仔细想了一想,倒是下了一道圣旨。关于刘总督和李家各自拉着一批人彼此弹劾之事,着朝野内外大政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