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大宋、朝廷、王朝,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是由皇帝?还是由那些官员组成?”

“如果你要说是由他们组成的,那我现在可以马上组成一个王朝!”

“刚好我们这里人还是比较多,八个人,皇帝、丞相、六部都有了!”

冯建随后每个人都指了指,给他们安排了一个身份,给苏轼安排了一个丞相的身份,并且最后,还像模像样的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皇帝的身份。

“现在好了,我是皇帝了,你也丞相了,他们都是六部的官员,我们现在王朝正式成立!”

“可又有什么用呢?!”

“真以为说是皇帝就是皇帝了?说是丞相就是丞相了?”

随后,冯建表情淡漠的看着苏轼,缓缓的说道:

“这片土地上,最早是夏朝,随后是商朝,再之后是周朝、秦朝、汉朝、晋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城头变幻的大王旗很多,但这片土地依旧在我们的脚下!”

“而底层的老百姓依然是我们,可这些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朝代呢?”

“已经随风消逝,只留一点信息,让我们在这里随意调侃。”

“所以,组建王朝的,组建朝廷的,组建国家的,不是那少得可怜的少数人。”

“是底层那庞大的多数人!”

李恩凡撇了苏轼一眼,发现他此时的表情有些懵,完全呆愣在原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每次历史大的方向改变,总是底层的那多数人。”

“因为他们有着调整王朝方向的庞大力量。”

“所以,不管做什么大事,或者说想要有什么大的改变。那永远是脱离不开他们的!”

随后,李恩凡又开始从另一方面讲述:

“现代有一些人其实对科举是很无感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科举是很好,但是有一个问题,科举只是完全的打开了寒门向上的一个阶梯!”

“底层?只能说窥见了这一条路,但想走上这一条路,只能说千难万难。”

“而寒门,是落魄的贵族和世家,不是底层那些老百姓。”

“所以在古代,明明出现了科举这样一个看似开天辟地的一个伟大举措,但封建王朝的内核为什么会没有变?”

“封建王朝的那个内核,还是那样的内核!”

“而从汉朝到唐朝,再到明朝和最后的清朝。”

“科举看似一步一步的放开了某些限制,从举荐到报考,再是糊名等等,为什么封建王朝的内核还是没有变呢?”

“因为它只是统治阶层手上的一个工具罢了!”

“这个工具统治阶层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让它怎样,就让它怎样!”

“所以,科举看似开天辟地,但和汉朝的察举从最根本的内核上去看,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王朝,依然还是逃不过历史的周期律。”

“并且,王朝最后的结局,还是崩塌!”

“所以,很多事情,内核不变,表面看似改变的再多,都只是表面繁华罢了。”

“古代的科举也就像是王安石变法一样的事情。”

“给了中层的一个机会,但底层有机会吗?很难,可以说依然还是没有机会。”

“所以只要想一想为什么宋朝的科举那么兴盛,宋朝整体环境却看似那么的萎靡?”

“因为科举从来没真正的放开过一次!”

听到这句话,苏轼脑袋一转,看着李恩凡期待的问道:

“放开?怎么放开?”

李恩凡眨了眨眼睛,缓缓的吐出几个字后说道:

“义务教育!让全天下的所有人都能读书!”

闻言,苏轼顿时沉默了下来。

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整个中层和上层,还有皇帝,都会阻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李恩凡也知道,在封建时期的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因为那些人不会放开民智。

从这一点来说,科举只是一个和察举类似的工具,真没冤枉它。

所以为何我们的历史上,有那么多开天辟地伟大的政策,却没有一个王朝能永久的存续下去?

因为内核,是始终都没有变的。

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觉制和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这是我们古代五个阶段的选官制度。

看似不同,每个制度都能说上一大堆的东西和其他的几个制度相比较。

但他们的内核,仔细的想想,有改变吗?其实都是没有变的。

为统治阶级服务!

这就是它们的内核!所以察举、科举,都是一样的,看似很美好,但也只是给了统治阶级更多的选择罢了。

或许说,是为了更好的为统治阶级服务!

不再是世卿世禄制那种世袭,威胁着皇帝这个最高的存在。

也不是九品中正制,那种王朝整个上层全部固化,让王朝渐渐地没落。

所以,有些制度看似很好,但其实认真的想想,真没什么差别。

“所以你相信的是群众史观?”

这时候有人开口询问着李恩凡。

“群众史观?”

“就是人民史观!”

“是一种肯定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突出作用的唯物主义史观。它强调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劳动和行动创造的,而不是由个别英雄或精英决定的。?”

冯建补充的说道。

“当然,不然的话,为什么古代的那些看似繁花似锦的政策和制度,都会慢慢的走向没落呢?”

“因为他们从来不把目光投向最底层那庞大的人群。”

“到了王朝的中后期,那些人压迫的越来越狠,而上层漠视着那些人的压迫。”

“底层的那群人,就会用脚投票,直接决定着历史的走向。”

“或者说,直接决定王朝的崩塌。”

“真要是吃的好,穿的暖,住的好,有人会跟着造反?”

“为什么会跟随者那些精英或者说英雄造反?”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吃不饱了!”

“不然的话,黄巾起义,张角再怎么厉害,背后的世家再怎么鼓动,也不会有几十万人直接举旗。”

“而太平天国,也不会仅仅只是靠着一个虚无缥缈的理由,让底下的大多数人跟随。”

“所以,历史本来就是由人民决定的!”

......

【PS:明天一号,休假一天,调整一下。想一想后面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