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不提这两年河淮战乱频生,即便是保持中立及观望势态、暂时还没有被战争卷进去的州县,也因为这几年旱情严重,夏秋粮收成大减,流民饿殍不绝于途、遍盈荒野、流徙四方。

梁帝朱裕是可以从流民灾民中招募青壮,扩充兵马,但目前徐泗司马氏还在保持着沉默,以致夹于徐泗及魏州叛军之间的州县都还选择中立,仅仅靠重归汴京统治的南部八州,要供养蔡州军、寿州军以及汴京军在内的逾十三万河淮梁军,自然是极为吃力。

更为重要的,梁帝朱裕登基之后,从赵阔手里得到《天工匠书》,为方便控制以及更有效、更大规模的利用水力资源,梁国工部及将作监数年大力发展的工坊,主要集中在位于伏牛山北麓的河洛地区。

这些匠坊工场、开采的矿场以及大批的匠师、匠工,随同这些地方的陷落,都全部落入叛军的手里。

梁帝朱裕不可能短时间内在汴京重建兵甲生产体系,这也将直接导致河淮梁军的兵甲战械补给,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出现严重的紧缺。

梁帝朱裕率奇兵潜出关中进入蔡州,重创魏州叛军在西翼的兵马,兼之梁帝朱裕这些年来的威势,足以叫魏州叛军人心惶惶、军心浮动,倘若仅仅是与魏州叛军在西线作战,粮秣兵甲战械上出现一些短紧,还不是太大的问题,高昂的士气能弥补掉这些。

问题在于蒙兀人反应极快,不仅令王、田二人加强从河津进攻雍州、华州的步伐,还直接派大将率领精锐步骑渡过黄河,进入荥州协同魏州叛军作战。

这时候河淮梁军短缺粮秣兵甲及战马,实际上极大削弱了他们与蒙兀兵马正面野战的实力,目前只能依赖于城塞进行防御,所计划的攻陷河洛、打通关中与河淮联系的战略目标,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成了。

虽然关中梁军还有近五万兵马守雍、华二州,但北面地利尽失,王元逵、田卫业两部兵马加起来超过八万往南推进,还有平夏人近一万骑兵插入潼河两岸掳掠袭扰,关中局势实在也拖不得太久。

郭端铎此次使楚议和,主要目的就是借粮借兵甲战械。

当然了,棠邑已经暗中支借给一批粮谷以及兵甲战械给河淮梁军,但即便想要继续支借粮谷、兵甲战械给关中梁军,却必需要得到李知诰的许可才行。

而梁帝想继续从关中调一批精锐兵马,特别是一批老卒及精锐基层武官到河淮参战,加强河淮梁军的战斗力,更需要梁楚缔结正式的和议——目前梁州是完全落入李知诰、李长风等人的掌握之中。

沈漾那里也差不多已经掌握到这些相关情况,相信慈寿宫、淮东的消息也不可能会滞后于尚书省,但棠邑已经以及未来计划支借多少钱粮兵甲,具体的数字对外界还是未知之谜。

这些数字对外界是未知之谜,但寿诞过后,韩道铭、韩道昌却是要通报给乔陈等家的当家人知晓。

韩谦要保证棠邑的财政收支平衡,保证棠邑内部的建设、发展,不会因为对河淮梁军的援助而打断,打算将这些支借项都归列到官钱局。

也就是由官钱局出资支持赤山会在淮西境内收购粮谷兵甲战械,然后以低息支借的方式,经沙颍河、涡水等两条主要沟通河淮的水道,将这些战略物资运往许州、陈州以及汴京等河淮梁军控制的核心区域。

支借规模也早就议定,暂时以凤台、寿春、霍邱三县十二万民众农耕产出的四成为限。

这也是梁帝朱裕归还凤台、寿春、霍邱三城同时勒令徐明珍不得将民众迁出的条件。

河朔惊变之后,棠邑收复霍州、寿州中南部诸县以及光州、濠州两州,但后续并没有直接围困凤台、寿春、霍邱三城,也完全没有派兵袭扰,这三县的农耕生产,以及作为寿州州治的寿春以及作为霍州州治的霍邱,两城内初具规模的匠坊工场也都保留下来。

十二万民众、九十余万亩耕地,沟渠水利等设施建设要比淮西其他地方完善得多,每年农耕夏秋粮约产二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这也就意味着棠邑履行约定的话,官钱局每年需要支借六十万石粮谷以及合计值二十万石粮谷的兵甲战械给河淮梁军。

如果说是棠邑直接在这三县直接照旧规征收钱粮,不是不能聚敛到这么多的物资,支援河淮梁军。

不过,韩谦要在这三地,第一时间就废除掉徐明珍之前在这三地实行的诸多旧制。

这三地以及中间相接的区域,一直以来都是寿州军之前控制的核心区,徐明珍用心经营多年,农耕条件才如此之好,但九十余万亩地有大半都是官属屯田,以驱役兵卒家小及官奴婢耕种。

也恰恰是直接跳过世家宗阀居中盘剥,徐明珍才能在这三个核心县直接征得大量的钱粮以养兵马,同时还养了一批匠师、匠工,保证基本的兵甲供给、修缮船舶;其地位及重要性就相当此时东湖、历阳、万寿及棠邑等相邻地区,目前大约承担了目前淮西近一半的财政收入。

现在这三县要第一时间推进新政,将田亩均分到户,官奴婢以及一部受盘剥极重的屯户家小都是要赐贱还良,以便三县尽快的彻底融入淮西。

那样的话,在过渡期间三县的总生产力难以快速提升上来,实际能征收到的总税赋规模就需要直接缩减掉一半。

这些税赋即便征收上来,目前还需要截留给州县,主要用于地方建设,也就是说韩谦短时间内并不指望这三县能为制置府的岁入做出直接的贡献,更多还是从煤铁盐布等大宗货物上产生间接收入。

因此,韩谦目前就只能让官钱局负责履行对梁军的支借。

当然了,官钱局承担这么大规模的粮谷及兵甲战械支借重任,折合钱粮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

为确保粮食资源不往外流失,又或者说保障淮西的粮食安全,制置府从州县到乡司目前所执行的是粮食统销统购政策。

这一政策下,淮西境内只有州县乡司有权从民户手里收购粮食或向民户出售粮食;外地粮商输入、输出粮食,只能与州县乡司交易,不得与民户直接交易。

收复淮西主要地域后,目前粮食已经完成四季的收成,境内的粮食压力完全得到缓解,再结统销统购政策,淮西境内的粮价实际下降到每石八百钱。

这要比咫尺相邻的淮东、江东、京畿低一大截。

事实上江东等地的乡豪大户把持地方,垄断地方上的粮食贸易,从民户手里收购粮食也将价压得极厉害,以图高价出售获利。

而之前淮西粮食紧缺时,制置府千方百计的从叙州等地购入廉价的粮食,由州县乡司出售给民户,也是远远低于江东高达两千钱一石的粮价,尽可能保障城镇民生不受粮价起伏的冲击。

而淮西全境有过四季丰收,这之后再每年额外往外输出六七十石甚至一二百万石粮食,完全不会对淮西内部的粮食资源造成紧缺。

这也将使得官钱局对河淮梁军的支借规模,每年折合钱粮实际上能控制在七十万缗以下。

这已经是官钱局所能承担的范围了。

除了官钱局这两年总资本逐年新增外,对淮东支借钱粮总计达六十万缗、对寿王府支借钱粮达八十万缗,这两项合计每年就约有近三十万缗的息钱收入。

不管淮东、寿王府跟棠邑的关系这几年起起伏伏,多有转折,也不管借钱容易还钱“难”,淮东、寿王府按季要支付的息钱,可以说已是两家颇为沉重的负担,但他们目前都还是能如期履行的。

商贾是没有国界,这背后的账目算清楚,陈乔等氏的当家人完全不觉得棠邑暗中跟梁军勾结算什么事情,当年都义愤填膺的声称要支持梁楚和议、以驱胡虏。

当然,他们心里也清楚,支借出去的钱粮,特别是无论之前答应每年向蜀国支借三十万缗钱粮,还是这次每年向梁军支借七十万缗钱粮,要想能够源源不断的收回钱息,并确保将来本金无忧,最根本的依仗还是棠邑的军事实力。

梁军与棠邑秘密订立的和议,除了归还凤台、寿春、霍邱三地作为支借钱粮兵甲条件外,还同意打开棠邑煤铁盐布以及药材、油皂等大宗物资在梁国南部诸州及汴京的销售通道。

目前梁境南部诸州及汴京的生产体系被摧残得厉害,短时间内很恢复起来,民间也急缺这些物资,缓解日益危困的民生;而这些物资初期入境规模即便会很有限,但也能额外给河淮梁军提供一笔榷税收入,缓解紧缺的军资开销,并从中拨出一定的钱款,支付借贷息钱。

这样的条件对棠邑有利,对此时的河淮梁军也是有利的,除了能获得极紧缺的补给外,还能有效削弱、限制徐明珍所部的军事潜力与野心,迫使其与河淮梁军共同进退,要不然棠邑兵马随时能越过淮河,进攻其目前控制的核心区域谯州、颍州两地。

另外,汴京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