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卷土重来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孙恩退入海中之后,朝廷上下松了一口气,刘牢之回去镇守京口(江苏镇江),谢琰留在会稽安定当地。】
【谢琰作为谢安之子,在会稽极有名望,地位崇高,当时朝野皆认为他必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谢琰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有了这个想法,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当事人越发兢兢业业,在“一定能完成”的基础上追求完美,想要达成最好的结果;一种,当事人自恃自己没有问题,觉得此事轻而易举,并不如何重视。】
【很不幸,谢琰是第二种。】
【在来到会稽郡之后,谢琰既没有安抚当地的士族和百姓,也没有整顿当地的武备情况。】
【下面的将领们劝说他,“孙恩既然在海中,就有可能随时卷土重来,只要有一个机会,他就有可能开辟一条新的袭击路线”,但谢琰不以为然。】
【他是这么认为的:“当年宣昭帝(苻坚)带着百万大军,尚且死于淮南,更何况是仓皇逃窜到海中的孙恩?他根本不可能东山再起!就算他再来,那也完全是来送死,是上苍想要他这个贼子早点死掉。”】
【说实话,谢琰的这个对比完全不正确。】
【首先,宣昭帝和孙恩的进攻就是两回事儿,前者自觉自己必定能够获胜,完全不觉得东晋能有什么还手之力;后者却是自觉不敌刘牢之,边打边退,完全没有那种“必胜”的预期。】
【这一点,就足以让二者有着天差地别。】
【且孙恩兵力远不如宣昭帝,在这时候也未必是什么劣势——他随时可以跑;加上孙恩本身就是身在海中,他跑的会更加顺畅自然。】
【如果一定要对比的话,如今有着“必胜”的预期的,反而是谢琰,而非孙恩——谢琰难道不觉得,自己会有可能步了宣昭帝的后尘吗?】
【再者,将宣昭帝与孙恩进行类比,谢琰还忽视了——当然,或许也不是忽视——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当年与宣昭帝对垒之人,乃是谢安,领兵的也是谢玄,这二人都属于超乎寻常之辈。】
【谢琰是如谢安谢玄一样的人物吗?】
【即使孙恩远不如宣昭帝,谢琰在面对孙恩的时候,也能够起到如谢安谢玄一样的效果吗?】
【这些都是后话,实际情况就是,谢琰极为轻敌,完全不把孙恩放在眼里,在会稽郡没有做任何应该做的准备。】
“骄兵必败啊!”刘邦摇头,别的不好说,但是骄兵必败,堪称是绝对真理——即使一时未败,但也迟早出事。
谢琰太过轻敌,哪怕不看后面的故事,他也能猜出来接下来的发展。
更不要说,谢琰的轻敌都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轻敌了,他已经轻敌到了一定境界。
普通的轻敌,不至于不安抚士族百姓,不至于不整顿军备,但是谢琰这两者都做到了。
这样的轻敌,等到孙恩再度进攻的时候,谢琰也会表现出来:他不会理会其他将领的建议,不会觉得需要提前布防,不会想要给孙恩来上个埋伏,不会谨慎小心随时提防……
这样下来,他不败才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