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罗马海军覆灭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弗拉维提在面对华朝海军那几乎不可战胜的战术时,并未选择坐以待毙。他思考一番后得出结论,罗马的战船虽然排水量较小,但在灵活性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在一些浅水区域自由穿梭。
于是,一个狡猾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悄然成形——他打算利用这一优势,将华朝海军的舰船勾引到水浅且暗礁密布的地方去。
在他的设想中,一旦华朝海军的战舰触礁或搁浅,那么它们就将成为罗马海军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宰割。到时候,罗马海军再趁机发动猛烈的攻击,或许就能一举扭转战局,消灭这股威胁罗马帝国的华朝海军。
然而,弗拉维提却并不知道,他所面对的华朝海军,并非孤军奋战,更非毫无准备。华朝皇帝张循拥有推演预测战况走向的系统外挂,在张循的指引下,华朝海军的战舰几乎不可能发生意外。
另外,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华朝海军还迎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上船。那是一些被华朝这些年收买的、熟悉地中海海况的罗马奸细。这些人,如今已经成了华朝海军的向导,他们不仅为华军提供了宝贵的海图信息,还指引着华朝海军的战舰避开了一个又一个潜在的陷阱。
因此,当弗拉维提满怀期待地实施他的计划,试图引诱华军战舰触礁、搁浅时,他注定会迎来一个残酷的失败。华朝海军的战舰在张循的英明指导和罗马奸细的精确指引下,如同幽灵般穿梭在地中海的波涛之中,让罗马海军的每一次努力都化为泡影。弗拉维提的计谋,最终只能成为一场徒劳的闹剧。
如此这般,华朝海军在地中海的广阔海域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击战,对罗马海军战舰进行了无情的猎杀。罗马海军,在这支强大而狡黠的敌人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动地承受着华朝海军的猛烈炮火。他们的战舰一艘接一艘地被击沉,士兵们一个个地倒下,整个地中海仿佛都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
这场追击战持续了整整两个月,期间,华朝海军不仅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更显示出了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而罗马海军,则在这场漫长的战斗中,逐渐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加致命的打击降临了。从遥远的红海赶来的华朝南海舰队,如同天降神兵一般,加入了这场追杀的行列。他们的到来,让罗马海军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防线彻底崩溃。
弗拉维提的旗舰,这艘曾经代表着罗马海军荣耀与希望的五层桨战船,也在华朝海军的炮火中轰然沉没。弗拉维提本人也重伤落海,未能被及时营救,最终淹没在了那片他曾经誓死扞卫的海域中。
这场战役的结果,对于罗马海军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上千艘战舰,被华朝海军击毁了七八百艘,剩下的也大多被俘虏。海军士兵十多万人,伤亡惨重,三四万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海域,还有部分人选择了弃船上岸逃跑,将战舰拱手留给了华军。更有一万多人,在深感罗马帝国覆灭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选择了向华军投降,希望能够在华朝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对于华朝来说,这场胜利不仅意味着地中海霸权的稳固,更带来了一份意外的收获。那些投降的罗马海军士兵,正好可以被用来操作罗马的海船,为赵云率领的华朝陆军渡海作战提供宝贵的运力。他们的加入,会大大提高华朝陆军的渡海效率,为华朝在未来的战争中取得更多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罗马海军在地中海的最后一抹余晖被华朝海军的炮火所吞噬,那片曾经波涛汹涌的海域,如今已成为了华朝海军独步天下的舞台。罗马海军力量的彻底覆灭,不仅标志着华朝彻底占领了地中海海域,更让许多罗马人意识到,华朝陆军渡海踏入欧洲大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
这一消息如同惊雷般震撼着罗马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不安。他们深知,黑海海峡,这条连接亚欧大陆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将意味着罗马帝国的门户大开,敌人将如潮水般涌入,罗马的灭亡也将指日可待。
面对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罗马帝国展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与不屈的斗志。元老院紧急下令,从希腊、罗马本土以及欧洲内陆各地,火速抽调精兵强将共计30万大军,补充到了黑海海峡的防线之上。
在普利乌斯·卡托的统一指挥下,这30万大军将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敌人,誓死扞卫罗马帝国的荣耀与尊严。
如此这般,普利乌斯·卡托麾下已汇聚了整整80万大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士兵并非临时从奴隶、平民中强行征召的仆从军,而是经过战火洗礼、身经百战的正规军。他们来自罗马帝国的各个角落,曾在其他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汇聚一堂,共同守护着罗马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支军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战斗力强悍,是罗马帝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存在,让普利乌斯·卡托有了足够的底气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华朝大军,也让罗马人民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这80万大军,几乎已经是罗马帝国的极限了。为了守卫黑海海峡,罗马帝国几乎将国内最精锐的军队都抽调到了这里。从北方的边疆到南方的海港,从东部的平原到西部的山地,罗马帝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被掏空了一般,只剩下少量的地方城防军在维持着日常的治安与防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