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从冯四海家中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时分。阳光斑驳的街市之上人来人往,张延龄一行策马在熙攘的街道中间缓缓而行。

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心中都充斥着一种难言的情绪。包括张延龄在内,所有人都被冯家老夫人所震动。一个寻常的老妪,儿子战死疆场之后,她的内心里定然是极为悲痛的。但是她没有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反而问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是否英勇,那是何等的深明大义。

大明朝之所以在经历了这么多风雨之后,发生了那么多的变故之后,虽然看起来已经腐败而垂朽,但是却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按照真实历史的进程,大明朝还有百多年的国祚绵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此时的张延龄有些明白了,那便是大明朝的民心尚在,基本盘还在。

从蒙元的残酷统治之中挣脱出来的大明朝,在一开始便是所有华夏百姓唯一的希望。即便过去了百多年,即便一次又一次的伤了百姓的心,经历了各种艰难,但百姓们内心中对大明的爱却并未被完全摧毁。

忠于大明,为大明浴血战斗,希望大明变得更好,希望朝廷能够变得更好,这依旧是大多数百姓的心愿。如冯家老夫人这样的人,以大义为先的不在少数。

这或许便是大明朝还能延续的原因。或许也是大明朝能够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一位普通的大明朝的母亲能够如此,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尚有忠义家国之念,这是大明朝最为宝贵的财富。

对张延龄而言,他心中其实是有着愧疚之感的。这种愧疚感倒不是因为身边战死的兄弟而生出的愧疚,事实上张延龄自己也是提着脑袋做事的,每次作战,他自己也都是从不退缩,身先士卒。在谋划上也是绞尽脑汁,选择自己能够想到的最好的策略,以减少伤亡。

在这一点上,张延龄是问心无愧的。

张延龄的愧疚其实来自于朝廷,来自于皇上和大明朝的掌权者。他们中有多少人能如普通的冯母一般的知道大节大义?知道忠勇报国?他们每日脑子里想着的都是勾心斗角的利益,争权夺利的阴谋,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大明着想?百姓的牺牲换来的是他们肆无忌惮的祸害大明,挖空大明朝的根基。这是何等令人愤怒之事。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那个朝代的兴盛不是民心凝聚所致,不是万众同心共同奋斗所致?

而他们的灭亡,往往原因很简单,便是消耗了民心,失去了民心,导致了众叛亲离,最终走向毁灭。

身为大明朝统治阶层的一员,张延龄看到了太多的阴暗,看到了太多的自私和黑暗。甚至包括了大明朝的皇帝也是那么的不靠谱。也都在自己挖自己的墙角。这让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为了大明朝奉献了自己的骨肉的母亲的巨大牺牲显得多么的不值。

令张延龄感慨的还不止这些。其实冯四海和张延龄并不算太熟,也算不上是个优秀的将领。当初张延龄接手振威营的时候,冯四海还是那个挑战自己威严的刺头。

但是冯四海虽然鲁莽,打仗却从不含糊。他虽然无谋,但是作战却极为勇猛,从不怯战,从不畏敌。他不是良将,但却是个合格的大明朝的战士。

自己和他真正打交道的时间并不多,也并不了解他的家庭情形。张延龄从未想过他过的如此贫困,住在崇南坊那样的贫民之地。当然这和他的出身不在京城,完全靠着军功被调往京营有关。

京城无根无底无产业,他虽之前是京营把总,但其实一名小小的把总的报酬也并不多。他又为人豪爽,爱和手下士兵喝酒,兵饷倒有一半花在酒上面。剩下的便是也仅够养家糊口了。

一家五口人住在那样的地方,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从未听他说起过,也没见他抱怨过。在当初整肃振威营的时候,也没有查出他侵占兵饷的事情。足见冯四海还是立身很正的。

那也难怪,他有那样一个母亲,自然会从小给了他许多正确的影响。他能够持身为正,也是情理之中。

就在刚才,当张延龄询问冯母和冯家娘子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冯母说,她什么也不要。除了朝廷给的抚恤银子,她拒绝了张延龄私人抚恤的三百两银子。

冯母说,朝廷给的抚恤银子,是儿子用命换来的,是合规矩的,她能收下。但是公爷的银子她不能要。她说,冯四海不能特例,这叫别人家战死的男儿会怎么想,会引起不满。她不能这么做。

冯母倒是提出了她唯一个一个要求,那便是希望让张延龄看看她的孙子冯刚够不够资格去当兵。说这个孩子跟冯四海小时候一样,不爱读书,就爱舞枪弄棒。当兵或许是条出路,不当兵也许将来会走上歪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