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噩梦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赤诚的长梦,自童年而始。
而童年的梦境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
洪荒时代,人类不过是大地上的无数生灵之一,远没有后世的主宰地位,更不曾建立庞大的国度,甚至都没有“姓氏”的概念。赤诚所在的时代,人类只能抱团组建小型部落,勉强维系繁衍。杀与被杀,捕猎与被捕猎,都是那个时代的人类日常。
赤诚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根据部落老人的壁画记载,他的父亲丹心是个聪慧又强壮的猎人,曾无数次带领部落的年轻人斩获珍贵的猎物,召开分飨祭典;同时更拥有敏锐的直觉,总能提前察觉风险将至,带领部落及时迁徙。
但那位强大的猎人,却在一次外出捕猎时,遭遇了不可思议的邪崇,以至于尸骨无存。
后来接替丹心位置的,是他曾经最信赖的助手金目。金目同样强壮聪慧,性情却略显刻薄寡淡,因此人望一向不及丹心。只是在丹心死后,部落也别无选择,唯有奉金目为首席猎人。
而金目,便是青元的父亲。
在丹心死后,金目继承了曾属于他的一切:首席猎人的身份精心打磨保养的矛与箭、用草药兽血和油脂调配的药膏……以及妻子孩子。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金目在最初的几年里,表现是无可指摘的,无论是对丹心的遗孀,还是对赤诚金目都相当慷慨宽厚。然而随着时日渐久,金目地位逐渐稳固,那刻薄的一面就逐渐显露出来。
对待青元和赤诚,金目不再一视同仁,他会将猎物中的精华部分留给自己的亲生儿子青元,然后将部落杂务中较为繁重辛苦的分派给赤诚。同时在教授捕猎技巧、锤炼气血骨肉时,也总是对赤诚有所隐瞒。
部落中的人都很清楚,金目是在有意培养青元为下一任的首席猎人,而前任猎人的孩子赤诚,显然对青元构成了威胁。
赤诚的天赋,是任何人也看得出来的,尽管在洪荒时代并没有成体系的仙道,但他自幼就对天地灵气有着异常敏锐的感应和驾驭能力,几乎无师自通地在七岁时完成了引气入体——虽未臻完善,却也让他因此耳聪目明,气血膨胀。
在部落的同龄人中,赤诚从来不是那个看起来最强壮的,却没有任何人能在一对一的比试中赢过他——除了青元。
比赤诚大上几岁的青元,在金目的悉心培养下,不出意外地成了年轻一代最优秀的猎人,才十岁出头就已经生得人高马大,可力搏虎狮,甚至独立完成极其危险的狩猎。且他性格远比金目更为宽厚大方,无论是部落长辈还是同辈少年,对他都是赞誉有加。甚至被金目刻薄对待的赤诚,与青元都情同手足。
所以人们其实一直不理解金目为何要如此刻薄:赤诚很好,但并没有好到能威胁到青元,何况赤诚也从来没有那个意图。
在不久前林中遇险后赤诚更是欠下青元一次救命之恩,这让他更不愿和青元去争什么。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青元可以顺理成章继承首席位置的时候,金目却的刻薄却变本加厉了。他以赤诚不识险恶,险些连累青元为由,唐突责难,几乎要将一個才七岁的孩子放逐出部落。多亏了部落中人的集体反对,尤其是青元的激烈抗议方才作罢……但依然对赤诚大加责罚,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一个年幼的孩子抽打的皮开肉绽。
而这般不讲道理的刁难,在之后的两三年里越发变本加厉。而赤诚的处境自然是越来越糟。
最初人们尚会为他打抱不平,但是不平心会随时间而消磨,金目的敌意却与日俱增。而当人们逐渐意识到,金目对赤诚的排挤已是不可更改时,便不得不被迫面对一个简单的抉择。
金目,还是赤诚?
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部落人来说,这个选择并不难做。甚至就连赤诚的生母,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金目收复,不再认赤诚这个儿子。
所以赤诚在十岁时选择了离开。那一年,他依照部落规矩,独自完成了一次狩猎,猎物较之青元当年还要大上几分。但是,在回到部落后,被金目刻薄刁难前,他便抢先宣告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生存下去的能力,不必再滞留部落了。
对此,金目自然不会阻拦,甚至难得慷慨地依照部落传统,送了他几件猎具。而部落其他人也早料到会有这一天,唏嘘之余,也是无话可说。
唯一有激烈反应的人是青元,那时的他已经十三岁,身材几乎快要赶上金目,很多人都认为,不出五年,他就有资格接过金目手中的猎弓,成为部落的首席猎人。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走,再过五年,不,最多三年,我一定能超越父亲,夺下他手中的弓。到了那个时候,部落里不会再有人排挤你,你我亲如兄弟,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分别!?”
对此,赤诚只是反问道:“若你父亲不愿放手,你真会去夺那柄弓吗?”
于是青元无言以对。
无论金目对赤诚何等刻薄寡恩,但对待他这个亲生儿子,是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的。为了青元,金目可以毫不吝惜地丢弃自己的生命。如果说赤诚欠了青元一条命,那么青元欠自己父亲的根本数不胜数。
“相信我,你父亲不会放手的,在我离开前,他都不会放手。”
青元更加无言以对聪慧如他,当然知道对方所言不虚。
所以无奈之下,他只好动用最不愿动用的办法。
“赤诚,我一直都说不过你,所以咱们兄弟之间,也不要用言辞来分对错了。就依照部落的规矩来定夺吧。”
赤诚说道:“我欠你一条命……若你执意留我,我自当奉陪到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