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中国公学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正好端方要南下上海,于是两人共同乘上了船。
端方说:“听闻津浦铁路已经开始动工,工期进展异常顺利。”
李谕说:“尽快修好吧,不仅比坐船便宜,还要快了太多。”
几天后,在上海他们见到了拜耳代表。
拜耳的代表此前与上海租界以及青岛租界通过气,基本同意了在上海建厂的决议。
因为英国人已经在广州建厂,拜耳不想和他们直接竞争。
而且上海辐射能力明显更强,整个长江流域几乎都可以覆盖。
端方没啥好说的,建就建吧,但地租按照上海租界外围的价格,然后稍稍打了折,200两一亩,税金则按照进口关税的六折。
对于拜耳来说,已经是很大的优惠条件。
李谕同样表示可以出剩下的三成股份。
决议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签订,端方心情挺好,邀请李谕以及德方的人去汇中饭店一起吃了饭。
——
第二天,一个中年人来找到端方,进门说道:“制台大人,您终于回来了。”
“是苏戡啊,正好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李谕先生。”端方说,然后又介绍给李谕,“这位是郑孝胥,字苏戡,是我的左膀右臂。”
李谕知道郑孝胥这家伙,以后是伪满洲国的汉奸,不过这时候还没有显示出汉奸本色。
简短寒暄后,郑孝胥说:“制台大人,上海已经聚集了数百名留日学生,他们自发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中国公学,但资金运营困难,正寻求帮助。”
“确实不容易,留学生都是人才,”端方说,“以后每月从两江总督署拨银一千两,正好你做学校的监督,维持下去。”
郑孝胥说:“大人英明。”
李谕心想,中国公学,这不就是秋瑾参与创建的吗。
当时日本取缔条约出台后,很多留日学生归国,但不能没学上,所以学生们就组织了一所学校。
不过办学可是要花很多钱的,最终求到了朝廷身上。
端方想学袁世凯搞新学,于是慷慨解囊。
郑孝胥准备走时,李谕对他说:“带着我一起去看看。”
端方笑道:“帝师果然热衷教育事业。”
李谕是想去看看秋瑾的状况。
中国公学现在的临时校舍看着就挺旧,面积不大,但已经有了三百多学生,以目前的办学规模看,不算小。
李谕在这儿见到了秋瑾,还有回国的马君武。
“秋瑾姑娘。”李谕给她打招呼。
“李谕先生,”秋瑾惊讶道,“怎么是你?”
李谕笑道:“我来看看你们的校舍。”
“和日本国比不了,但我们求学之心不会变。”秋瑾说。
马君武高兴道:“秋瑾姑娘,刚才我听郑大人说,两江总督端方大人同意每个月资助1000两,我们能继续把学校办下去了!”
“端方?我不要满人的钱!”秋瑾愤愤道。
马君武尴尬道:“秋瑾姑娘,银子这东西,在哪都是银子,也只是银子。”
秋瑾毅然说:“我已下定决心,绝不会再收满人一点好处。”
马君武说:“这位端大人虽然也是满人,但算不上坏人,你忘了中山先生说的了,支持我们的满人不要反对,要团结。”
秋瑾咬咬牙:“小恩小惠不能看在眼里,不然如何行大义!”
看来秋瑾的脾气还是没有变,嫉恶如仇啊。
马君武说:“你不准备在公学了?”
“不了。”秋瑾说。
马君武叹了口气,问道:“那你要去哪?”
“绍兴,回家。”秋瑾说。
李谕当然知道,回了绍兴她就很可能死在那里了,于是连忙说:“秋瑾姑娘,我尊重你巾帼不让须眉的英豪之气,但你自己也说了要心中有大义。中国之大,哪里不是家?为什么非要回小家?”
秋瑾眼睛闪烁:“有一些道理。”
李谕趁热打铁:“上海是最开化之地,姑娘又有志于中国之女权,不如我在这里给你出钱办一个专门针对女性的杂志,伸张女权,为女子开智,就叫《中国女报》,如何?”
秋瑾默念了一声:“中国女报。”
李谕又续上一句:“我可以让夫人吕碧城亲自为你每期撰稿。”
“还有碧城姑娘?”秋瑾终于被说服,“好吧,当年康梁还有同盟会都办了杂志,我也应为两万万中国女子发声。”
李谕笑道:“而且是要振臂高呼!”
好在把她稳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