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有志报人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李谕这边,他将袁世凯的折子递交上去,袁世凯是封疆大吏之首,他的折子肯定会直接送到太后面前,连军机处都无权先行过目。
慈禧看完后,对旁边的荣禄道:“好一个李谕,真是不得了。折子里袁世凯把他夸得天花乱坠,说他为我大清免遭500万两银子损失,功劳不小。”
荣禄压抑着不平稳的呼吸,忍住咳嗽说:“500万两?”
慈禧说:“是啊,袁世凯说有个洋人骗子,设了套想要骗取北洋500万两银子作为科研经费,幸亏被李谕识破。”
“科研经费?”荣禄讶道,“不简单啊,连我都不了解。李谕竟然可以识破洋人的骗局。”
慈禧说:“袁世凯还说,这个洋人骗子当初连美国总统都骗了过去,如今却栽在了李谕和北洋手里。”
荣禄说:“这种洋人着实可恶,可惜受到法外豁免权的限制,我们似乎也没有办法惩治。”
慈禧却说:“袁世凯折子里说,他已经把骗子抓了。”
“抓了?他不怕美国大使馆?”荣禄惊道。
“折子里说,洋骗子是偷偷过来,美国人自己都不知道。”
荣禄道:“太好了,袁制台这招实在妙!最好不要再让他见到天日。”
“杀杀洋人的威风也是应该的。”慈禧对洋人的态度还是比较痛恨,毕竟当初洋人名单上第一个想要的就是她的项上人头,“袁世凯还想让李谕去北洋的学堂里教教课,我倒是没什么意见。”
荣禄咳嗽了几下,没想到自己这个邻居已经如此厉害,早知道该多与他结识一下。可惜如今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日无多。
朝廷的旨意下来后,李谕就可以再次动身前往天津。
他对王伯等人说:“这次我要离开京城一段时间,你们看好家。”
王伯已经习惯了:“先生您放心就是。只是没多久就要过年,您不回来吗?”
李谕现在孑然一身,在哪过年有什么区别?他说道:“不回来了,如果你们想回家回去就是。趁着没走,正好给你们发个年终奖。”
“年终奖?”赵谦没听过这么个新鲜词。
李谕笑道:“就是给你们过年的银子,每个人领五两。”
几人高兴坏了:“先生您真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好人!我们今后一定把您和李府伺候得妥妥当当明明白白!”
王伯又说:“我已经没有地方可去,等我接回来儿子,年节里就在府上给您看家护院。”
李谕说:“如此更好,缺什么尽管买就是!”
李谕不再多说,拿起行李,坐上车子,由赵谦拉向火车站。
到达火车站后,赵谦帮着李谕把行李带上火车,然后说道:“先生一路保重。”
李谕说道:“回去好好过年,早日回来。”
天上开始飘起雪花,这是李谕“这辈子”过的第一个春节,看来要一个人过了。
到达天津,下了火车后,有人喊住了他:“请问是李谕先生嘛?”
李谕看到是个三十六七岁的中年人,回道:“您是?”
对方摘下帽子:“多亏我有报纸的照片,不过你可比照片上精神多了!介绍一下,本人英华,字敛之,刚刚创办了《大公报》,听闻先生事迹,特来拜会。”
“原来是英先生,幸会幸会!”
《大公报》是个非常新的报纸,半年前刚刚于天津法租界创刊。
创办人英敛之的曾孙便是宋丹丹的前夫英达。
英敛之道:“该说幸会的是我。先生如此年轻,在科学一道就有如此成就,是我中华幸事,本人对你着实仰慕得很!最近刚又听闻您在北洋识破了一个美国骗子,挽回了数百万两损失,学以致用,堪称大才。冒昧请求下,我们想要对此进行一番独家报道,不知可行与否?”
李谕笑道:“我可听说你们《大公报》重视言论,什么都敢报道,即便我说不行,也不行吧。”
英敛之也笑道:“这是我们报人该做的。而且先生做的是好事,报道出来可以提振民族士气。另外,不瞒您说,如此重磅的新闻也能让我们刚刚创刊的《大公报》增长销路,您可是现在京津地区最火的名人。”
英敛之倒是也不藏着掖着。
李谕说:“没有问题,不过报上千万不要用‘美国骗子’一词,一定要含糊其辞,千万不要提国籍,只说有位外国骗子,最好是没有豁免权的国家。”
英敛之说:“先生放心,这些重大关窍上我不会犯错。”
相比较《申报》,《大公报》属于新兴报纸,而且本身就是由中国人所创。
此后十多年里,《大公报》真的是什么都敢报。《大公报》向来主张变法维新,甚至和袁世凯顶了许多次,名气在整个华北地区非常大。
李谕说:“好不容易抓住的骗子,千万不要给洋人机会让他跑了。”
英敛之说:“大体的事情经过,我已经从一位朋友那里知道,但是具体的细节却说不明白,实在是太专业,只能亲自来请教你。”
李谕道:“好说,我会把永动机相关骗局详细给你写一下,也以此提醒广大民众,千万不要迷信洋人,更不要上‘洋当’。”
英敛之赞道:“先生高义!我们《大公报》的办报宗旨正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现在大家伙都认为带个‘洋’字的就是好东西,甚至许多咱们自己的店铺都强行挂上洋名号招揽顾客,也该提醒警示一下了。”
李谕说:“不错!我会尽快写好,明天就把稿件送到报社。”
英敛之忙说:“先生为我们帮忙,如何好意思再让你跑一趟,明天我会派人亲自来北洋取稿件。只不过我们现在报社不大,稿费可能低一点。”
李谕倒是不在乎这些:“你如果能想办法切实‘启我同胞聪明’,一分钱都不用给我。而且我的文采比你们差了太多,到时你根据我写的东西详加润色,怎么引人怎么来,销量高了,知道的人自然也多。”
英敛之道:“先生放心,润色不成问题。但先生说得实在谦虚,文采好、会写文章又能如何?我不过一介文人,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中国不缺我们这样的人,但像您这样的科学大才真是太缺太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