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这世间最无奈的莫过于,铁骨铮铮的敢战将领,遇上怯懦无能的君王。以赵构和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还是想议和,于是无奈回师的岳飞被解权降职、赋闲归田,而后以涉嫌谋反相诬,蒙冤下狱。】

???

“一心报国的将军,谋反???”

搞笑呢!

众人一片哗然。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岳飞面对审讯丝毫不惧,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那是他的母亲亲手刻在他的背上的,他一日也不敢忘。

只是这样的赤胆忠心能令主审官动容,却不能让帝王动容,查明他是冤枉的又如何?要他死,这是皇帝的意思。于是再一次言行逼供,最终的最终,被百般折磨的岳飞也只在状纸上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含恨而终。那时的他,还不到不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岳飞那时,连四十岁都没有?!”

李世民悚然一惊,随即便是无限地哀叹:“这是一个将领最好的年纪啊!”

更何况那讲述里,岳飞的战绩是如此耀眼,简直是天生的将才!用好此人,宋室何须担忧无法收复中原?!

他有些眼红了,更生出一种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曾有人质问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最后说,这事大概,就是“莫须有”吧!】

“莫须有??这是什么话?!也许可能有,就杀了一个帅才?!!”

嬴政一甩袖子,满脸冰寒:“这个秦桧如此明目张胆地陷害忠良,他们皇帝是死的吗?!”

王翦等人也纷纷露出一副不可置信而又义愤填膺的样子,年纪小一些的蒙毅气不过,当即冷笑道:

“秦桧怎么敢,分明就是那什么宋高宗的意思!”

汉朝。

刘彻直接气笑了:“怎么,他们宋朝的武将都是这么拿来糟蹋的?”

一个辛弃疾还不够,又来一个岳飞,送给他宝贝都来不及,结果南宋倒是大手笔,一个弃置一个冤死!

唐朝。

隐隐对岳飞产生欣赏之意的李世民眼圈都红了:“尽忠报国,天日昭昭,岳飞的心天地可鉴,那赵构和秦桧是眼瞎了还是心盲了?!”

他本来还想着是不是京都危急才必须让岳飞回师,结果呢?仅仅是为了议和,仅仅是为了……杀死岳飞!

莫须有,好一个莫须有!

【我们还记得岳飞的那首《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家国之耻,忠臣之恨,想来在那卷宋史上,再难磨灭了。】

随着叹息出现的,是那首壮怀激烈的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一身凛然的将领极目北望,忽而仰天长啸,烈烈壮怀使得层巅震惊。

他转战千里,历经风云,胸中似燃着一团熊熊烈火,火光里是残破的都城、受辱的二帝、惨遭□□的百姓……

他想打回去,想要驾着战车长驱直入,直将那贺兰山都踏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要收拾山河,使大宋的旗帜再一次插上中原故土!

铿锵激烈的词句震颤着诸时空里每一个人的心,他们仿佛从词里窥见了一个忠良炽热的魂魄。

汉朝。

司马迁眼眶酸涩。他阅览百代,点检史书,见惯忠勇遭弃,良臣落寞,却从来没有如岳飞这般令人叹息。尽忠报国,誓复神京旧土;功败垂成,只因君王无能。

司马迁的呼吸忽然急促起来,他觉得自己必须要为岳飞做点什么。他看向手中的笔,如果他注定会写出光耀千秋的《史记》,那岳飞一定要与他的书一同恒久!

东汉。

班固面目肃然,郑重地下笔:“岳飞与苏武,当在同列。”

三国。

曹植红着眼眶唱起了自己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千年之后的壮魂送行。

唐朝。

李白杜甫王维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纷纷起身肃立,挥毫泼墨,或次韵和之,或吟咏其人,以期表达自己的遗憾与崇敬。他们读了那么多首宋词,却没有哪一首比这首《满江红》更令他们感到悲切。

——块垒于胸,不吐不快!

宋朝。

范仲淹振袖一礼,禁不住老泪纵横。

王安石一拳砸在案上,几乎忘记自己还在宫禁之中,君王身侧。

三苏等人叹息地背过身,不忍卒读。

李府中,李清照早已泣不成声。她悲岳飞一身肝胆却含冤而亡,痛宋室大好河山、光复之机屡屡被葬送,更恨昏庸君王和无耻小人屡屡作梗,葬送故国三千里。

“爹,”她以手掩面,“女儿L宁愿没有这个千古第一。”

她的一阙词,牵出来的是大宋君臣百姓的百年血泪,这让她如何承受?

宋初,汴梁。

赵匡胤怔怔地站在原地,他是愤怒的,他该骂,骂赵构无耻,骂秦桧奸险,骂后朝无能,骂异族狼子野心。可是最后他忽然骂不出来了,他感到悲哀。他也曾读史,亦想借唐之鉴,可大宋又做了什么呢?

他颓然地坐在席上,再三拍案:“是大宋,是老赵家……对不起岳元帅!”

南宋。

宋孝宗深吸一口气,撑在座椅上的手犹自用力,声音涩然:“岳元帅之事,朕每听之,辄必痛悔。”

“陛下,”辛弃疾单膝下拜,言辞切切,“岳元帅之事,系千古奇冤。岳元帅之心,唯血池报国。陛下已为元帅昭雪,庶几可稍慰元帅英魂。当务之急是重振旗鼓、再拾决心,继承元帅、宗老将军等诸位先辈将领之遗志,雪耻国恨、收复汴京、再振山河,如此,方可告慰前人啊!”

他的话掷地有声,赵眘也从刚刚的伤感中恢复过来,振奋了些许精神,手上用力将人扶起,道:“辛卿说的是,先前是朕想岔了,幸亏有这水镜,否则……”

辛弃疾顺着他的力道站起来,退后一步拱手,认真道:“陛下言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大宋,还有机会!”

【不过人民从来爱憎分明,西湖之上、栖霞岭旁、元帅葬冢,秦桧夫妇、万俟卨、张俊四人的铜像永远跪在岳飞的面前,为他们的罪恶忏悔。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为忘记。为恶的,一时之快,千载骂名;为善的,时人叹惋,百世流芳。】

水镜上,四个垂首下跪的铜像不闪不避出现在众人面前,连带的还有廊柱上那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好!干得好!”

百姓个个拍手称快,他们向来喜欢听忠良的故事,自然也见不得忠良蒙冤,此时见那四个人的铜像整整齐齐地跪在岳元帅墓前,并且要永久跪下去就觉得分外解气。

“哼,这四个杀千刀的小人,若是俺路过那里,定要好好给岳元帅磕个头,再狠狠地扇那四个人几巴掌!”

有汉子大声说到,引得周围人纷纷附和。而同时代已经有一些侠士勇者暗自带了兵刃,开始打听水镜上的四人此时居住何方,预备将他们千刀万剐。

反正这种人,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其他王朝,嬴政刘彻李世民等人略一思索,干脆命人也仿建了一个风波亭,以记忠良警恶名。时代相隔,即使再痛惜,他们也没法为岳飞做些什么,便让诸天万朝的人都记得他的功勋、他的冤屈,让诸天万朝的人,都唾骂那些无耻佞臣吧!

于是,由秦至唐,一座座风波亭拔地而起,建成以后,总有百姓自发前往,拜岳王,顺便掌掴秦桧。而亲眼看到这一幕的官员更是心神巨震,连行事都小心谨慎了许多。史书刀笔可以不怕,但铸像留耻就由不得他们等闲视之了。

北宋。

赵匡胤有些疲惫地招手:“让画师将上面岳元帅的像临摹一份,使人装裱后悬在朕的寝宫。”

他要用忠良的血警示自己。

【其实宋朝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骨头却是软到不行。澶渊之盟打了胜仗还要赔钱也是千古奇闻,还有人觉得打仗花费的钱比议和花费的钱多所以宁愿花钱买和平。求和,是宋朝对外的主要政策。其实也有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样做的不妥,比如苏洵。】

被点名的苏洵应声抬头,就见水镜里已经贴出了他的旧作。

【苏洵的这篇《六国论》是下册的课文,我们在这里顺便一起讲一下。在这篇文章中,苏洵率先提出了一个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认为,六国败亡的原因不在于自己不够兵强马壮、不善于作战,而在于贿赂秦国。为了是自己的论点更加完整,他还补充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条件——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强大的援手,不能独自保全,所以最终仍落脚在“弊在赂秦”上。】

咸阳。

李斯等人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上首君王的神色又迅速低下了头。

谁懂,前脚还在吃宋朝的瓜,后脚戏就唱到自己身上来了。

【苏洵指出,秦国由于贿赂而得的土地比实际作战而取得的土地多出百倍,而诸侯乞和交出的土地自然比战败而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了。

遥想先祖创业艰难,子孙把土地送出去却是这样轻易,可土地到底是有限的,秦国的欲望又是贪得无厌的,以地事秦不就像抱薪救火吗?这里苏洵主要针对的是韩、魏、楚三国。

下一段他又转入了对燕、赵、齐的论述,齐国依附秦国,燕赵两国“用武而不终”,最终三国同样相继覆灭。紧接着提出对策,假设六国如果不赂秦,通力合作,就不会落得战败而亡的下场,层层递进。

七国争雄的背景实际上是纷繁复杂的,苏洵在此也并不是要为六国复盘,他有他的现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