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连绵的军帐和远处起伏的山峦在黑夜中似乎融为一体。

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味与营中升起的炊烟混杂在一起,提醒着人们这里距离惨烈的战场仅一步之遥。

中军大帐内,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着冬日的寒意。

靖国公、征倭大将军戚继光端坐在主位之上,并未卸甲,只是解下了头盔放在一旁。

他虽年过半百,但腰背依旧挺直如松,面容沉毅,目光锐利地审视着铺在面前案几上的军事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

连日征战,虽进展顺利,但倭军依托本土作战的韧性和复杂地形进行的顽强抵抗,也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帐帘被轻轻掀开,亲兵统领引着一名风尘仆仆、作商人打扮却难掩精干之气的男子走了进来。

那人见到戚继光,立刻跪倒在地,从贴身的夹层中取出一封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书信,双手高举过顶,低声道:“靖国公,夜不收王七,奉命潜入敌后,幸不辱命,携德川家密信归来……”

戚继光眼中精光一闪,放下手中的朱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川家的密信?

他不动声色,对亲兵统领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立刻出帐戒备。

“呈上来。”戚继光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王七恭敬地将书信递上。

戚继光接过,入手微沉,拆开层层油纸,露出了里面质地精良的倭国纸张和熟悉的汉字笔迹。

他先是快速浏览了末尾的落款和印章——“德川秀忠顿首”,确认无误后,这才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起来。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和戚继光沉稳的呼吸声。随着阅读的深入,他那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眉头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

信中的内容,正是德川秀忠在滨松城天守阁内,与酒井忠次密谋后写下的投诚之书。

信中,这位新继位的德川家督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卑微:“……外臣秀忠,泣血再拜于大明靖国公戚元帅麾下……先父误信奸佞,妄图借力上国,然天兵神威,雷霆万钧,先父已遭天谴,实乃自取……秀忠年幼德薄,深知罪孽深重,然一族存亡,系于一线,不敢不冒死陈情……”

“……石田三成等辈,挟伪皇,号令诸藩,名为讨逆,实为满足一己私欲,祸乱日本……秀忠不得已,暂作屈从,虚与委蛇,然心向大明,天地可鉴!此绝非虚言狡辩,实为存续家族,以待王师之无奈之举……”

“……若蒙大明皇帝陛下不弃,元帅恩准,允我德川家为大明藩属,永世镇守东瀛,秀忠愿效仿古之吴越,暗中积蓄,以待时机。”

“待天兵与石田逆贼主力决战于畿内之时,秀忠必举德川全力,自东向西,猛击其侧背!断其粮道,乱其军心,助天兵一战而定乾坤!”

“此乃秀忠与德川家献给大明之投名状,亦是赎罪之微末心意……成败利钝,秀忠一力承当,唯乞元帅与陛下,能给德川家一条生路,使家名得以延续……”

读完最后一行,戚继光缓缓将信纸放下,目光投向帐外渐沉的夜色,久久不语。

他脸上没有任何激动的表情,反而是一片深沉的凝重。

之所以,明军会大举压上,就是因为德川家投降了。

德川秀忠的提议,无疑极具诱惑力。

若真能有一支熟悉倭国内情、且有一定实力的部队在关键时刻从背后给石田三成联军致命一击,无疑将大大减少明军的伤亡,加速战争进程,甚至可能提前锁定胜局。

但是……风险同样巨大。

这会不会是德川家的诈降之计?

意图引诱明军冒进,然后与石田联军里应外合?

德川秀忠一个刚刚继位、根基未稳的年轻人,是否有能力掌控局面,履行诺言?

帐内炭火噼啪,映照着戚继光沉思的脸庞。

他脑海中飞快地权衡着利弊,推演着各种可能性。

良久,他收回目光,重新看向那封密信,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冷峻而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并没有立刻做出决断,而是将信仔细地折好:“劳烦你在走一趟,将这封信交给熊本城的宁国公,本公等着他的回信。”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