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小童哎哟一声捂住脑袋,默默往旁边挪了诺,远离了贺知章的攻击范围。

“你莫不是忘了上次的天幕?0751是安史之乱,那0823不过百年而已。我猜啊,这白乐天就是元稹诗名提到的那个江州司马白乐天!”

“老翁,您是说这观众就是白乐天本人?!”小童猛地扑到榻上。

贺知章嫌弃地拿酒葫芦隔开了小童肉嘟嘟的脸颊:“边儿去,就算不是白乐天本人推荐,这元微之能被后世人集句,也是他的福分!”

这一切原本非常和谐,直到他听见自己的诗——

【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一个激灵坐直了身体。

他腰板发出的“喀拉”脆响声令一旁的小童面色大变,但贺知章不仅无知无觉,甚至还直接翻身下榻,夺过小童手里的拐杖就迈出院门,就连酒葫芦掉地都没顾得上。

他堪称健步如飞地窜到孩子们的面前,敲着拐杖大声道:“轻点声,阿翁我耳朵不好,听不清仙人的声音了!”

小孩子歪头打量贺知章片刻,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微微一转,随即又大声笑闹开。

孩子们拍着手掌围着贺知章转圈,他们一边跑一边齐声笑:“伯伯听不见,我们给伯伯念——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

“哎哟,老翁!”小童紧赶慢赶,总算在贺知章即将倒地时将他一把扶正。

“老翁呐,气宽些!仙人说别人的诗,您这么激动作甚?”

听到小童这么说,贺知章的嘴唇抖得越发激烈。他有气无力地招了招手,示意小童靠近。

小童不疑有他,立刻俯耳相就。

等小童凑近,贺知章一改虚弱模样,眼疾手快地揪住小童耳朵,上去就“噼啪”两个栗爆,怒目圆睁地咆哮:“这就是你老翁我的诗!”

“半个月前我才刚作的新诗!我要你整理诗稿,你是不是又偷懒了?!”

“哎呀老翁,这是您的福气啊!您都多大岁数了,气且放宽些……哎哟哟,老翁手下留情,我错了,疼、疼……”

【这一副对子的下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原诗的意思是贺知章年少时离开家乡,直到两鬓斑白时才返回故里,年迈的贺知章虽仍会说方言,但家乡的人们却早已认不出他:“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一副对子表面上颇具喜感,但细细品来,却完美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好客精神:尽管主人奄奄一息、身患重病,但只要有客人到访,立刻笑意盈盈翻身下床,如此殷勤周到,誓要让人宾至如归。如此好客精神,让人不禁想到《论语》中的那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友好善良,主张以和为贵的民族,但热爱和平绝不意味着无底线退让,我们不主动惹事儿,但事儿来了也不怕。面对一些不请自来、贪得无厌的强盗客人,我们中华民族绝不会对他们心慈手软,必要好好“教导”他们,给他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懂礼貌,什么叫做守规矩!】

【怀揣恶意的“客人”,我们必定会给他们血的教训。若是如此仍不能让他们长记性,那就别怪我们——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唐·公元823年」

「杭州」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元稹坐在白居易身边——是的,他们又和好了——面上的表情十分复杂。他既有些生气后世人竟拿孔老夫子的经典调侃,但同时又觉得莫名畅快,恨不得举杯痛饮一番。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白居易微微颔首,目露欣赏:“后世人也挺有趣。若只言‘汉’,那朝代未免太过局限,总不能每次改朝换代都对原文进行一番改动。”

“但若言‘有敌自远方来’,未免也太过杀意凛然。我大唐礼仪之邦、万国来朝……”白居易一笑,不怀好意道:“自然要先礼后兵,表面功夫到位,无可指摘才好。”

“乐天,你很喜欢后世人的集句?”

“如今读多了,倒也品出些趣味。”白居易望着天幕上的【垂死病中惊坐起,一枝红杏出墙来】【垂死病中惊坐起,云中谁寄锦书来】【垂死病中惊坐起,铁马冰河入梦来】……突然莞尔一笑。

“你笑什么?”元稹噙着笑意,问道。

“你又笑什么?”白居易反问。

两人对视一眼,元稹以指沾酒,轻点木桌:“老规矩?”

“行,老规矩。”白居易主动转过身,同样用手指在杯中点了点,以酒为墨,在面前的案几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个字,随即又将手掌盖在了上面。

几秒后,两人重新面对面。

白居易微微颔首,元稹心领神会,两人同时翻开手掌——

“来”

“来”

“看来我们又想到一处去了。”白居易哈哈大笑。

两位挚友相视一笑,举杯同饮。

“两位大人,你们在打什么哑谜?”刘采春带着身后的歌伎们走了过来,歌伎们痴痴笑着围坐在两人身侧,而刘采春则面带微笑,一边替二人倒酒,一边打开话题。

白居易没有急着解释,反而兴致勃勃地支起身:“刘大家,你还没说你要唱哪首诗呢?如今仙人把我和微之都调侃了一番,也算打成平手,现在就看刘大家你更中意我们哪一个了。”

闻言,元稹也不由挺直了腰板。

刘采春不慌不忙,照旧敛着衣袖倒酒。直到将酒杯依次推回两人面前,她这才抬眸一笑,莞尔道:“两位当真要听小女唱诗?”

“自然!”元稹殷勤地把琵琶递给了刘采春,目光充满期待。

“我若是唱了,白大人可得回答小女刚才的问题——姐姐妹妹们都很想知道,两位大人刚才究竟在笑什么,大人们可得与我们分说分说。”

“好说,好说。”白居易连连点头。

见二人答应,刘采春这才接过元稹的琵琶。

众人紧张地看着她,刘采春垂眸试了试音,不慌不忙地拨动四弦,启唇婉转: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伴随着琵琶泠泠的乐声,两人争强好胜的锋芒逐渐被刘采春宛若黄鹂的优美歌声软化。歌声与诗句如同一阵春风,柔和地吹拂两人的发丝衣角,唤醒了相携相伴的回忆;又似化作一池春水,浸润了两人的目光,让人忆起这些年的风雨同行。

白居易和元稹静静听着,直到刘采春以一个琵琶轮指结束了整支乐曲,他们这才如梦初醒。

刘采春的目光在两人面上一掠而过,微微一笑:“如何,两位大人可满意小女此曲?”

两人纷纷点头。

刘大家不愧是刘大家,这一曲实在是高妙,令两人很难不满意。

首先是歌词。

这歌词实乃白元二人的诗句,前一首为白居易的《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从诗名就能知道,是白居易思念元稹之作。当时他被贬江州,与元稹一南一北,相隔千里。山高水长,通信不便,白居易思念成疾。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居易情深至此,竟与元稹梦中相会。

而后一首诗则是元稹的《酬乐天频梦微之》。

他收到白居易的《梦微之》后,当即作诗回复。此诗用韵和白诗完全一致,就连内容都彼此呼应,是典型的唱和诗。元稹用“不梦君”三字对应白居易的“梦见君”——如今我身染疾病,神魂颠倒,我明明如此思念你,可恨你就是不肯入我梦中,令我梦遍闲人,却独独梦不见你,真让人痛不欲生。

两首诗连起来才是整个故事。诗作既有时间先后,刘采春先唱白诗自然无可指摘。况且天幕正在讲“集句诗”,“集句”乃摘句子并列,而刘采春这一曲乃摘全诗并列,倒与天幕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是情感。

众所周知,微之与白乐天最密。世人夸其二人“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无逾二公者。”

仙人刚刚还在夸赞元白二人友谊深厚,如今选两人的唱和诗,是再合适不过。元稹的诗中是对白居易的思念,而白居易的诗中又有元稹的影子。刘采春以此并列而歌,巧妙地避开了“用诗争高下”的竞争意味,用不显山、不露水的方式,真正做到了一曲赞两人,将元稹和白居易哄得舒舒坦坦,让他们沉浸于追忆友情,而忘却争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