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我大唐的典故,是你这样用的吗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扶余义慈的脸不仅圆,而且大,眼睛便显得小了许多,眯起来更是成了一条缝隙,若有所思道:“恐怕不会......”
高桓权沉声继续说道:“李唐国家的历史中,有一个朝代为汉,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在建汉以前,有一个敌人,名叫项羽,项羽曾经给他摆过一个宴席,这个宴席,杀机四伏,因为宴席设在鸿门山上,也叫做鸿门宴。”
“你我此次前来李唐长安,如赴鸿门宴。”
高桓权看着他,叹了口气道:“你我势单力薄,必然吃亏,义慈兄是百济的王太子,我是高句丽的王太子,你我在长安吃了亏,回去怕是不好交代。”
王太子,在秦朝之前,是一国之内最高统治者继承者的称呼。
自秦以后,统治者继承者的称呼,变为“皇太子”。
到了两汉时期,“王太子”的称谓,变成了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
其后朝代沿用此称再无更改。
对于高句丽、百济的王位继承者们而言,他们更喜欢用“太子”之称,有种大国风范。
但是,大唐毕竟强大,哪怕是身为海东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高句丽的继承人,高桓权也不敢直呼自己为“太子”。
但他又不甘心居于人下,最终,在翻阅中原古籍以后,找到了一个适合他的称谓。
王太子!
自此以后,他大方的用起这个称谓,消息传开以后,海东三国以及周围的世子们,也纷纷开始效仿他,自称王太子。
扶余义慈注视着高桓权,知晓面前这位高句丽的王太子,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见他这么说,也不反驳,而是认真问道:
“桓权兄有何高见?”
高桓权果断说出自己的想法道:“既然吃亏已是定局,不如找补一番,回去也好交差。”
扶余义慈问道:“如何找补?”
高桓权缓缓说道:“我读过一本名为《史记》的书籍,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秦王击缶’......”
说着,他低声对扶余义慈说出自己的计划。
扶余义慈侧耳仔细聆听,一直到高桓权讲述完他的计划,思索片刻,犹豫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将要得罪李唐?”
高桓权提醒道:“你我前来长安,却不接受李唐的调停,本身就已经得罪了李唐!不用我的计策,已是得罪,何不如用我的计策,还能保全颜面和名声?”
扶余义慈闻言,圆脸上的犹豫变得坚定起来,“我听你的!”
高桓权一笑,望着长安城的城门内,说道:“趁着李唐的人没到,让你的人去准备吧。”
扶余义慈点了点头,叫来一名侍卫,对他吩咐下去。
没过多久,一名身穿绯红官袍的中老年人,带着十名鸿胪寺属吏朝他们这边走来。
高桓权和扶余义慈立即站直身体,看着对方。
中老年人面带笑容拱手说道:
“让两位外使久等了,在下鸿胪寺少卿朱子奢,奉特使之命,前来迎接二位世子。”
高桓权拱手道:“高句丽国王太子,高桓权。”
站在旁边的扶余义慈也拱手道:“百济国王太子,扶余义慈。”
听到“王太子”三个字,朱子奢并不觉得奇怪,武德九年他奉命前去海东三国调停纷争时,就在那边接触过这个称呼。
起初他也提起过这个称呼不合时宜,提出了建议,要求将称谓“王太子”,改为“世子”,却被高句丽王、百济王、新罗王同时拒绝。
他们一致认为,王太子的称呼,并无僭越,且还拿出古籍,和他对质。
最终的结果,是两方各论各的。
海东三国仍旧称呼他们的继承人为“王太子”,大唐则称呼他们的继承人为“世子”。
朱子奢笑着拱手道:“两位世子远道而来,招待不周,还望见谅,请两位世子随我前往鸿胪客馆,我们大唐皇帝陛下钦命的调停特使,正在那里等待两位的到来。”
调停特使......
高桓权、扶余义慈彼此对视了一眼,暗暗留心,随即同时颔首,高桓权淡淡道:“劳烦前面引路。”
朱子奢摊开手掌,作出欢迎的手势,说道:“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