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长安,甘露殿。

甘露殿是一个类似书房的地方。

但大多数时间,李世民也会在这里处理国事。

所以,这里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他与臣子们交流意见的重要场所。

今日,早朝之后,李世民召集了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员,来到商议事情。

被留下来的一行人,顿时有些面面相觑,不知道李世民要他们过来商议什么事情。

若是有什么紧急国事,为什么不在早朝上商议?

正当众人疑惑之际,李世民缓缓开口:“各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非为别事。”

说话间,他将桌子上的两份折子拿了起来,递给了安安静静在一旁伺候的大力士王德。

王德见状,立刻会意,上前接过李世民手中的折子。

将他送到了靠前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手中,以便他们传阅下去。

在李世民拿起那两本,看似与平常大臣奏事不一样的奏本,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的眼睛,便默默地对视了一眼......

都从对方的眼睛里面,看到了谨慎和慎重。

如今他们两人,身为李世民的中枢重臣,虽然现在不知道里面所为何事,但看李世民的态度,自然明白这两份折子在背后肯定有着某种深意。

不然也不必在早朝之后,召集他们这些重臣前来,专门针对这两份折子进行商议。

只不过,他们的手,才刚刚接过这两个折子,还没翻阅,李世民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这两份密折里面,都是关于蜀王李恪的奏报,一份上说蜀王李恪,虽说在突厥的铁骑下,救出了处月部和契部两个草原部落,并成功的驱赶了袭击草原诸部商队的突厥骑兵。但是在没有朝廷允许的前提下,私自出兵,已经触犯了大唐律法,按律必须加以惩治,以正国法。”

“另一份也大差不差,意思就是在前不久,颉利可汗派遣他的儿子,叶护阿史那叠罗施袭击了奚、霄那些大部落,统治下的一些小部落。”

在说到第二份密折时,李世民顿了顿,瞟了一眼下方的那些大臣。

见到在场的大臣们,除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面无表情,其他人都面色各异。

显然也是没有想到,蜀王李恪在北疆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搞出了这么多事情,而感到震惊。

想到这里,李世民依旧保持着那不悲不喜的表情,继续说道。

“密折上说,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蜀王李恪,立刻展开了一次会议,他手底下有个收复不久的将领,认为那些人之所以进攻那些小部落,就是想收集资源,其最终的目的,是想对付被我们刚刚收复的朔方。”

李世民说到这,突然就笑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很奇怪,有些戏谑,似乎又有些引以为傲的样子。

只是,在露出后面的表情后,应当是察觉到这时候不应当流露出这样的情感,李世民很快收敛了笑容。

以至于收敛的太快,让下方的一众大臣以为自己眼花了。

“也不知道朕那个儿子是怎么想的,他没有向朕求援,而是带着他才刚刚组建没几个月的三千蜀王卫,要去找突利结盟,共同对付颉利去了。”

众官员听到这,皆是面色皆变。

这一次,就连长孙无忌胖嘟嘟的脸上,也一片铁青。

他倒不是,觉得李恪这样做有错,而是因为李恪此行太过冒险,他有些担心李恪的安全。

要知道,前不久自己的女儿才被陛下李世民,许配给李恪。

突厥人的凶险残忍,他这个与殿下李世民一起上过战场的人自然是知晓的。

要不然,当年的李渊和李建成也不会想着迁都,南下避难了。

此行,万一李恪遇到了什么危险,那么自己的女儿岂不是要成为寡妇?

而且还是在成婚之前,这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长孙无忌心中焦虑,却又不敢在李世民和诸多大臣面前表露出来。

他只能紧紧握住拳头,尽量让自己显得冷静一些。

而其他大臣听到这里,终于明白过来。

陛下今日要商讨的,恐怕就是如何应对乱象渐起的突厥,以及如何处理蜀王李恪了。

可无论是现在的突厥,还是身份敏感的蜀王李恪,都是一个比较敏感话题......

李世民看着众人,显然也看出了一些大臣的想法,他沉声道。

“除了关于蜀王李恪,与突厥的交战,或早或迟,这都是不可避免的,朕现在想听听各位有什么看法,尽管说来。”

在场的大臣中,如房玄龄、杜如晦这一众文臣。

认为自隋朝开始,中原大地一直都身处战火之中,多年的战争让百姓深受其害,许多人更是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连年地征战,也导致国库空虚,经济萎靡不振。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大唐应该以和平为主,尽量避免战争,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的经济和实力。

等到实力有所恢复,收拾起江河日下的突厥人,绝非难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不过,相对于文臣想要休养生息,与民更始的政治倾向不同。

武将们则认为,突厥人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不采取行动,等到他们缓过劲来再发动攻击,那时大唐恐怕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武将们坚持应该趁现在突厥实力尚未完全恢复,主动出击,给予其沉重的打击。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彻底消除突厥的威胁,确保大唐的边疆安全。

“陛下,臣认为,对于突厥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

程咬金首先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洪亮有力,“我们不能让突厥骑在我们的头上,任意妄为。”

尉迟恭也附和道:“臣也认为,我们需要尽快采取行动。突厥的威胁不解决,大唐的边境将永无宁日。”

不等,那些文官提出反对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