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太子李承乾的这番上奏之后,底下原本议论纷纷的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露出思索的神情,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太子李承乾。

前些天,太子李承乾还因为射箭失误,差点就误伤了当今李世民。

还好关键的时候,还好有燕王李恪及时出手,这才化解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按道理来说,李承乾应该是承了李恪的人情才对。

然而,刚才他提出关于派遣燕王李恪,前往草原安抚民心的建议。

让众多的大臣,有些摸不准李承乾的这波操作,也不知道他这是念李恪的旧情,这才提议让李恪返回北疆。

还是说白了,特意将燕王李恪赶出长安。

毕竟,才回长安没多久的燕王李恪,几乎在长安城风头无两。

不管是,长安集团的让普通人望向其背的天价分红,还是最新捣鼓出来的蜂窝煤以及暖炕。

都让燕王李恪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与赞誉,虽然还没有明面上与太子进行对比。

但这样的情况下,太子李承乾的提议,不禁让大臣们心中生出了诸多揣测。

李恪依旧靠在角落,似乎还未从刚才的梦境中完全清醒。

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在听到自己名字时,已然闪烁起了思索的光芒。

大哥太子李承乾什么时候,有这种觉悟了,不对...这不像是他的手笔。

就算他早慧、且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想到上奏,让他返回北疆。

李恪想到这里,稍微回忆了一下最近的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

最后,他脑海中出现一个人胖胖的脸。

他知道是谁了?老丈人长孙无忌。

除了他,也没有别人。

说起也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上次在猎场,李恪他按照老丈人长孙无忌的提示。

好好的在群臣面前,秀了一次地震前的预防小技巧之后。

也不知道是不是效果太好了,受到了父皇李世民和诸多大臣,尤其是房玄龄的大力赞赏。

还是戳中了老丈人长孙无忌的那个点?

这些天来,他对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就连自己私下去他府上拜访,都吃了好大一个闭门羹。

说什么,虽然他与长孙娉婷订下了婚约,但婚事尚未正式举行,以他燕王的身份,仍需恪守礼数,不宜过于亲近。

说的话,让李恪摸不着头脑。

如今,这突如其来的派遣之议,更像是长孙无忌在背后操控的一盘大棋。

李恪心中暗想,难道是老丈人此举或许有着更深的用意。

是想要借自己之手,稳定边疆?

还是另有图谋,欲借此机会试探父皇李世民的态度,甚至是对自己进行某种形式的考验?

只不过,这时候想这些已然无用,关键在于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但好在,现在眼下这番话,与其说提到他,也关于他。

其实还是说予李世民听。

而李四民作为一个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天策上将,又与李建成、李元吉两人在波诡云谲的政治中,争斗数年。

他自然能洞察到这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的每一丝微妙变化。

李世民目光深邃地扫视了一圈大殿,最终停留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出班上奏,还保持着躬身行礼的李承乾,似乎是注意到了李世民复杂且深邃的目光。

让他的心跳,不禁有些加快。

但李承乾好歹也跟在李世民面前,锻炼了一年多。

就算心中有几分忐忑,但也收敛住了心神,成功维持着住了表面上的镇定。

最终,也不知道是李承乾的表现,取得了李世民的认同。

还是李世民内心已有决断。

李世民的目光,在几个儿子之间流转。

最终停留在了李恪身上,带着几分愧疚、几分复杂,又包含着几分期待。

从李恪近一年以来的表现来看,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北疆,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上,其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现在就将如此重任交予他,是否过早。

就在李世民面露迟疑的时候,台下的长孙无忌适时地开口。

声音沉稳而有力,似乎早已洞察了李世民的犹豫。

“陛下,臣以为,国家之兴亡,在于人才之兴替。燕王李恪自北疆归来,不谈他在北疆所立之功劳,但在长安所展现其才干与胆识,群臣共睹。”

“如今,我大唐欲起刀兵,北疆乃燕王李恪之封地,安民之责,正是他担当此任的不二人选。陛下若能放其施为,不仅可彰显我大唐用人之明,更能激励宗室子弟,争相效仿,为朝廷建功立业。”

长孙无忌一番话,既是对李恪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李世民决策的巧妙引导。

作为大臣也好,挚友也罢,他都知道李世民作为帝王。

最为看重的便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与宗室的声誉。

因此,他巧妙地将派遣李恪赴边疆与培养宗室人才、彰显皇室英明联系起来,以此打消李世民的顾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不其然,在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李恪身上,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与期待。

“承乾与辅机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突厥之事,关乎我大唐边疆安宁,不可不察。但燕王李恪,才返回长安未曾多久,是否过于仓促?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见解?”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议论纷纷,有赞同太子提议者,认为李恪是最佳人选;亦有持保留意见者,担心李恪年纪尚小不能胜任。

要知道,李恪若不是挨了侯君集一奏折,他现在根本就没有返回长安的打算。

众所周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两兄弟,争权夺利的关键时期。

李恪根本不想掺和进这场权力斗争之中,倒也不只是他一点想法都没有。

实在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论是从历史中,还是从现实的宫廷政治中。

李恪都明白,过早地卷入这场兄弟间的权力斗争,最后只会白白的便宜李治这个最小的嫡子。

还不如,不在这里浪费时间,去好好发展一下封地。

再则,现在李世民虽然没有立即采纳代州都督张公谨的建议。

但是,按照历史上的进程,用不了多久,李世民就会派出大军征讨突厥。

以定海神针的李靖为行军总管,提出建议的张公瑾为副总管,又让并州都督李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加上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

一共出兵十余万人,分为多道出击突厥。

到时候,突厥就会在历史上除名。

这样一场灭国战争,就发生在自己封地不远的地方。

这样还不出瞅瞅热闹,趁机捞取一些军功,那就实在是太浪费了。

最让人心动的就是,隋朝亡后,萧后就携隋炀帝之孙杨政道,带上国玺投奔漠北突厥。

此时的传国玉玺就在萧太后的身上。

届时,等到李靖率领大唐铁骑横扫突厥,就会找到那枚失落已久的传国玉玺。

这玉玺,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承载着无数王朝的更迭与历史的沉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若是李恪能够率先找到它,把它给藏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