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古人看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感受东方美学!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朕,也想天子守国门啊!”
可惜,那个位置,打不过去啊!
而元清两朝则关注的是天幕上的建筑。
这建筑还有几分是咱们留下的影子呢?
大明。
朱棣一脸兴高采烈的看着天幕对其的介绍,很是满意。
没错,这就是我。
也只有咱才有这等气魄。
绝对不是因为那里是咱的封地,咱就是要让首都过于靠北,以此激励后代子孙,直面凶险,从小养成忧患意识。
正当朱棣如此想的时候,天幕也说出来同样的话。
【作为首都,太过于靠北,朱棣做对了嘛?
虽然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最北端,但仍然被山水环抱,位置极佳。
东南方向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冲积平原,直面渤海。
西北方向,燕山与太行山在此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位置恰好位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此地向北可挟持草原,向南又能统御平原,此地之战略性可想而知!
这也是除了朱棣外,辽,元,金,清等纷纷定都北京的原因。】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老祖宗们连连点头,这个观点很新颖。
毕竟,山海关的重要性历朝历代古人都知道,在此定都,背靠燕山,面向渤海,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要么江山永固,要么与国同存。
【而定都于此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向世人传递一个重要观点。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这便是“以中为尊”。
为了进一步彰显身份和地位,数千年来,帝王们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营建一条线,一条无与伦比的中轴线!】
看到这个说法,老祖宗们还是认可的。
毕竟,《周礼·考工记》中就有记载,贯穿皇城的中轴线才是最理想的都城。
所以,历朝历代,无论洛阳还是长安,开封还是南京,都将中轴线化为实践。
“所以,后世人将这一项工程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嘛?”
“这样也好啊,咱们这个年代啊,动不动一场战乱就是放火烧城,好多古物啊,就这样没咯,还是保护起来好啊!时常翻修,这才能留下我们的痕迹啊!”
不少古人感慨不已。
他们存在的证明,可不想成为过眼云烟啊!
而此时,天幕也讲解了北京中轴线的建造历史。
现世元世祖忽必烈修建了四公里的中轴线。
后来,朱棣继续扩建,再次延长了一公里。
直到一百年后,嘉靖皇帝营造北京外城,又将中轴线向南延长两公里,至永定门。
两百年后,清朝皇帝再一次丰富北京城与中轴线。
乾隆皇帝在景山建造的“五方亭”成为中轴线上的至高点。
就此,华夏历史上的中轴线巅峰之作就此诞生。
自北向南共经历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端门、社稷坛、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几千多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最理想的中轴线。
然而,这一设计并不单单是这么简单,中轴线上将各种建筑细分,就可以发现最神奇的一幕。
如果单看内城,他是一个由三个五百丈划分成了宫廷后区,宫廷区,宫廷前区三等分。
若在细分,紫禁城甚至可以按照七乘七的布局,覆盖整个内城。
而若是将间隔十丈的直线铺满紫禁城,就会发现,紫禁城内的院落严格按照五十丈,七十丈,九十丈这个十丈级的数字控制着城内建筑群的分布。
如此解说,历朝历代古人算是看明白了。
好家伙,真是有够细的。
甚至,不少没进过皇城的人,更是一脸的震撼。
这哪还是皇城啊,简直就是艺术啊!
特别是天幕上的3dD建模,整齐划一,看得不少古人眼前一亮。
朱棣更是激动的看着天幕,他是真的没有从这个角度看过大明皇城啊!
哪怕是皇城的设计师,也是满脸的陶醉。
毕竟,他可没有如此直观的俯瞰整个皇城,更无法一眼看完整条中轴线。
那时候,不论是图纸还是沙盘,可没有后世的模型来的直观。
不得不说,美轮美奂就是这番景象了。
看完这个视频,周筱也是无比兴奋。
“推荐这样一条视频给自己,看来在大数据眼里,我已经是一个很有底蕴和涵养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