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第91章

化远三十八年, 会试年。

去年乡试,今年会试,每一次的考试, 都更加艰难。

如果说最开始的童试, 是整个建孟府几十个县读书人的比试, 录取率还算可以。

但乡试, 就是整个建孟府所有县城秀才们的比试。

能考上秀才,就说明大家的学问。

在秀才中优中选优,最后得出举人。

多少人,考个五六次七八次也考不上,最后只能遗憾离场。

许多人就是卡在考举人这一步。

可要说,考上举人犹如登天之难。

但对于举人上面的进士, 很多人便直接止步了。

相当于,你刚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考上初中轻轻松松,考上高中大学也还可以。

但要说自己能考上前二的学校, 大多数学生直接望而却步, 直接换赛道了, 没必要为不可能的目标努力。

或者说,学到现在,自己几斤几两已经很清楚了,再往上断无可能。

在村里,县里,自己可能是第一第二。

而乡试相当于省考, 全省学生里, 原先村里的第一第二,能占个几十名开外已经不错了。

会试, 这种全国考试,多数人不会有什么信心。

能踏进举人门槛的,便是今年的举人最后一名,他也是普通读书人中的天才了。

可惜他的天分对比真正的天才来说,就是普通人跟天才的差距一样,几乎有个鸿沟。

像很早之前,纪元蒙师赵夫子的好友黄举人。

他三十多岁中举,当机立断,不再考进士,直接做官。

就是知道,自己再考下去也无意义,不如抓住机会就职。

还有直接在府城当官员的举人们,也是放弃了科举之路。

倒是在府学做夫子的,多数还能再次应试。

反正想要考进士,就不能在朝廷里做职官,这是历来都有的规矩。

在旁人眼中,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们,面对会试的考试,还是望而却步。

可见会试之难。

但要说,大家不想做进士吗?

那肯定是想的。

天齐国之初,举人跟进士还是并用的。

但如今科举兴盛,三年一次的大选,举荐不知多少人才,自然更重用进士。

不只重用进士那么简单,还要严格按照进士的排名来用。

之前讲,进士分为三个等级。

一甲前三,为进士及第

二甲大约在三十人,是进士出身。

三甲在一百多人,则为同进士。

三榜之间井然有序,不可混淆。

后续职位的安排,人才的选用,也会参考三榜的名次。

而每上一步,下面都是无数读书人的肩膀。

再厉害的天才,能考上三甲同进士,都能喜上眉梢。

没办法,天外有天。

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

但这世上总有比你更厉害的天才。

再拿蔡丰岚作比。

他在正荣县县学的时候,也做过丙等堂,乙等堂的第一名。

之后遇到纪元。

但纪元也不是个例。

蔡丰岚到了府学之后,一直在二堂读书,就可见,在夫子们心中,一堂的三十人,个个比他要聪明,比他有天赋。

此话说起来残酷,却是事实。

那话怎么说来着,你觉得自己是金子,但京城金碧辉煌。

约莫就是这种感觉。

越是如此,府学这边,就越看中纪元。

而府学的看重,确实给他准备了另一条路。

纪元被喊到府学的时候,看着左右训导两人,就知道事情不一般。

殷博士也在旁边,作为纪元的五经博士,大家相信他更能劝动纪元。

他们要劝的内容便是。

“明年的会试,要不要考虑放弃。”

会试?

放弃?

左右训导,甚至是学政也商议过这件事。

对纪元来说,放弃明年的会试,不失为件好事。

殷博士无奈,直接道:“你们同他说明白吧,让纪元自己考虑。”

“你可知三榜之间的差距?”右训导认真道,“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

纪元是知道的。

如果说进士天然比举人,秀才要高。

而如今天齐国的官场,特别是高官,非进士不取用。

这能看出来几个功名之间的差距。

但进士之间,也有分别。

比如一甲,也就是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直接授从六品官员。

榜眼探花为正七品。

再比如二甲,二甲也可入翰林院观政,就是实习,但品级就要以从七品开始。

最后的三甲同进士,也就是人数最多的那种。

一般来说,都是正八品的官职。

等到外派的时候,大多都会授“县丞”的职位。

是的,县令都不是,而是县令的副职。

对一般人来说,考上同进士也可以,至少是进士了。

但对于纪元这种天才来讲,建孟府府学对他就有更大的期待。

至少,也要考到二甲吧?

纪元今年不过十五,让他直接考入全国前三十三名之内,似乎有些为难。

到考到三甲同进士,又有些可惜。

为何可惜?

左训导解释道:“每个榜单的考生都会有个上限。”

“前三自不用说,考下来便是六品官员。”

“二甲的三十人,还有机会参与庶吉士的选拔。”

“到了三甲,上限就低了,若想为以后考虑,放弃明年的会试,对以后的收益更大。”

说白了,天齐国朝廷不成文的规定。

一甲,二甲的功名,会被重用。

三甲的进士,基本不会被重视,以后升官的路会非常艰难。

所以对很多有天赋,但准备不足的学生来说,宁愿不中第,也不想考上三甲。

他们这边的讨论,若拿到外面讲,肯定有很多人酸得很。

旁人趋之若鹜的进士功名,竟然轮得到有人挑挑拣拣。

左右训导确实在替纪元挑挑拣拣。

按照他们的看法,只要纪元再准备三年,必然能得前二甲的名次。

既然这样,不然再读三年。

差不多等于,有一个考试,你现在去考,可能就考个三本,而且考完之后就定下了,不能更改,也没有更高的学历了。

但你再准备三年,能考上顶级院校。

要是这个人只能考三本就算了。

大家也不说什么,考上就万事大吉。

但明明知道,这个人复习几年,肯定可以考到顶级院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再学三年。

三本院校跟顶级院校,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现在说的就是,让纪元明年会试随便考考,直接落榜最好。

等到三年后,再拿出全部精力。

到时候,绝对能一鸣惊人。

右训导甚至还开玩笑道:“万一再学三年,你直接考了会试第一?那可是连中两元。”

以纪元的品貌,到了殿试,皇上一看,说不定直接点他当状元。

毕竟最后的殿试部分,长相也加分啊。

右训导虽然是开玩笑,可这话里的意思,同样是觉得纪元还有潜力。

这样的提议,一般只有在大家族内部,才会如此给自己的子弟铺路。

府学这样讲,就是想真正培养纪元了。

毕竟培养出一个三甲同进士,跟培养出一个二甲进士出身,那可是完全不同的。

纪元的书画,纪元的诗词,再加上他的文章。

知府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纪元应该有更好的前途。

这才有今日的谈话。

纪元明白了大家的意思,有些哭笑不得。

进士是什么大白菜吗,还任由他挑拣。

纪元还笑着道:“我的春秋博士还说,如果我落第了,正好去国子监读书,那样考中概率还更大。”

再加上府学夫子们的安排。

他明年应该直接落第,然后进国子监读书,等三年后再考会试。

这个安排似乎非常合理。

左右训导竟然也点头:“是可以的,今年建孟府推荐生员的名额可以分出来一个。”

“先落榜,直接去国子监读书。”

“说不定真能考上状元!”

“那咱们府学,就出状元了!”

古代的状元,那是妥妥的全国第一。

纪元从全县第一,考到全省第一。

现在大家都给他规划全国第一的路线了!

纪元扶额。

他就那么一说。

殷博士没理左右训导的兴奋,先来询问纪元:“纪元,你觉得呢?你明年想怎么考。”

左右训导也看过来。

按照他们来看,让纪元再学三年,是最稳妥的。

纪元却摇头道:“既然考了,就要认真考。”

“再说,我认真考,也可能落榜啊。”

两人沉默,说得好像没办法反驳怎么办。

毕竟会试确实没那么容易。

不过此事也没那么简单定下,府学算是给纪元留了条退路,最后还是道:“若觉得没把握,就尽量落榜。”

“若觉得二甲有希望,那就学一学。”

说罢又道:“到京城之后,你可以打听打听,你们去京城的这些举子,文章都会流传开,你多看看再说。”

各州府的厉害举子,文章肯定早被整理成册,各地的乡试录也能在京城买到。

搜集大家的文章,先看看各自对手的水平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