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长歌西行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赵驷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说道,“这绿曲兵的手语也该更新了,某人有了新词语却还藏私啊!”
秦刚大窘,心想一定是刚才的手势被这浑人看到了,索性板起脸道:“说什么呢?你要想学随时教你啊!”
“算了算了,某就是学了也找不到人去打手语啊!哈哈!”赵驷说完又甩开大步,把秦刚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青城到中牟的路程,花不了大半天的时间,在天黑之前队伍便与早已到达码头的船只汇合了,而顺利送完李清照姐弟俩的斥候兵也骑着快马赶过来复命。
船只沿着西去的汴河又行了一天之后,便到了与黄河相交的地方。黄河的地上河,在宋朝时便已经形成,汴河船只从这里进入黄河虽然麻烦些,但也是有一些办法的。
只是秦刚在此地问过河工们,即使是费了折腾让船只进入了黄河,其西去的河道也不是太通畅、而且又还是逆流。
于是,综合考虑后,决定从这里就改走陆路,正好可以开始长途行军的各项训练。
既然要行军,便要分出前中后三军:
前军由斥候队担任,三十人中有少量骑兵骑马先行,负责勘探路线,提前联络沿线的官府打好招呼,同时也会在沿途留下记号,然后斥候队的步兵便是依据这些而预估行军距离,落实并安排好投宿或野营之地,再去引导或通知中军。
而因为只是在境内行军,不必担心来自后路攻击的风险,所以在后军只是安排了一个什押后,他们的任务也简单,只是为了收容偶尔掉队的士兵。
其余的绝大部分的,便都留在了中军,而且因为没有了随行的船只,沿途还雇佣了一批的大车与车夫,负责帮他们运送武器、铁甲以及各类补给物资,整体行进。
从陆路行军开始,秦刚他们就基本进入了陕西路的范围之内了。
所谓的陕西路与之后会不断提到的关西五路甚至是关西六路应该指的是同一个地理概念。是指以黄河由北向南流向的那条线以西的地区,也就是历史上非常着名的潼关以西,被称为关西的那一片土地。
大宋立国之后,开始只在这里设了一路,名为陕西路。
很快,由于西夏的独立以及不时而起的战事侵犯,同时还需向北面对辽国的威胁,陕西路便分拆成了永兴军路与秦凤路这两个路,这次分拆后的两路都拥有独立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与经略安抚司,算是非常正式的两个路,陕西路便不复存在。
而随着宋夏之间的战争形势发展,为了更加便于军事动员与战事应对,永兴军路便分拆出了鄜延路与环庆路,而秦凤路又分拆出了泾原路,于是关西地区也就成了这五路。
之后王韶主持河湟开边,在新增加的疆域上新成立了熙河路,便成了西北六路。
不过分拆后的鄜延、环庆与泾原这三路,都只是单纯的军路,也就是说,它们只设了经略安抚司,而转运司与刑狱司仍由原先的两路兼管,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们算是稍低一级的路,其经略安抚使会比秦凤路及永兴军路的经略安抚使稍低个一两个品级。
为了尽快赶到保安军,秦刚他们选择了沿着陕、华、同、鄜这四州的驿道路线,然后再折向西北方向,以到达最终的目的地——保安军。而至于在延安府的上官吕经略使,计划是完成上任后的一系列准备之后再去拜见。
而从陕州开始,便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战争的气息以及相应的各种特别景象。
首先是人烟开始稀少,驿道两边多有荒芜的田地出现;
其次便是道上的行人开始单一化,大多都只是来往的商人;
再者就是路上的这些商人多半都会有武装。这点也很好理解,多年战争带来的弊端就是有人一旦活不下去时,难免会动点邪念。
这里军队多,大股土匪不易生存,但是那种平时是农民、偶尔出手抢劫一把、回家再做回农民的情况就比较多见。所以在这里行走,不论是普通的旅客、还是做生意的商人,都是很有必要带些武器来防身。
不过,秦刚这的一行实在是过于特殊,不仅仅是人数众多,而且服装也过于怪异,有些人还在怀疑,是不是西夏人直接打到内地来了?不过西夏人最突出的特征并非是服装、其实应该是他们特殊的发型,所以看了看秦刚他们还都是与自己差不多的汉人,才放下心来。
所以,胆大的人往往会与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行动;而胆小的则干脆直接避到路外的农田或荒地里与他们远远地避开。
秦刚觉得自己的这样子是有点扰民了,于是便叫人将原先准备进入鄜延路后再打出的旗号都拿出来,大笑道:“本官此番去保安军就任,还是要走得冠冕堂皇些!”
大宋对于不同身份的人使用旗帜已有明确的规范:黄旗必须得是皇家使用,白旗为官军使用,红旗则为民军使用。然后黑旗标识为武将,绿旗标识为文臣。除了这些基本的颜色之外,对于具体旗帜的用料、装饰以及标字则没有太多的约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秦刚的这支队伍,开头打出的是四面绿身红翼的文臣竖旗,自上而下是“知保安军”四个大字,其后便是一水的“秦”字三角红旗,意为这是秦姓知军的私军家丁。
一时间,旗面迎风烈烈,甚是威风。
而之前一些同向而走的商旅,大多都是选择避在路边等他们走后,才远远地跟在后面。
而现在一看到这些旗帜,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朝廷命官到前线赴任,那这可是一支最可靠的队伍啊,还是赶快跟紧了他们,岂不是白白蹭到的安全保障吗?!
秦刚看到有了旗帜的队伍显得分外精神,便挥手叫来一匹马,自己翻身上马,疾行到了队伍开头,放开嗓子对着士兵们喊道:“儿郎们,把船上教习过大家的军歌记起来,随我唱起!”
原来,从处州出来后,很长一段路都是坐船,在船上无事。
秦刚便将后世的一首《精忠报国》歌曲默了下来,再对歌词稍稍作了点修改,抄录了若干份,分头教给了底下的士兵,并嘱咐大家可以多加熟悉并练习。
此刻,既然军中的旗帜都已经打出,那么这军歌,也不妨可以提前进行合练了。
绿曲兵平时还教识字,并且规定小队长以上必须识字一百、中队长以上必须识字两百,这样方能看得懂军令,做得了指挥官。于是有不少人都从怀里掏出了各自抄录后的歌词。
“狼烟起,江山西望。”秦刚提气高唱出第一句后,队伍开头便开始随之高声唱起:
“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六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两百多人的中军队伍,三人一排,行军间距也要拉出超半里的距离,歌声从前至后,慢慢地至全军唱起,非常地嘹亮。
这首歌旋律简单,节奏有力,正好又符合行军间的步伐,大多数人都是在船上时候已经独自学会,此时只是在适应着彼此之间的合拍与节奏而已。
……
“马蹄东去人西望,人西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一遍唱完,群情激昂!
大家都是第一次合唱,却没有想到合唱的感觉竟然与平时自己哼唱完全地不同,所有的士兵此时都开始觉得浑身发热、热血沸腾、精神十分地振奋,也令跟在后面的商队行人肃然起敬。
虽然这一遍的合唱之声略有不齐,歌词也听得有点含混不清,但不过,“狼烟”、“江山”、“报国”、“守土”、“开疆”这些词还是听得非常清楚。
而且,雄劲的歌曲,也让绿曲亲卫营的行军步伐变得更加整齐有力。
随着第二遍的歌声再起,声音便显得更加嘹亮、节奏变得更加分明、气势也就更加地雄壮了。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长歌而行,迎战西贼,这已经是大宋陕西境内多年未遇的雄壮之景了。
当然,起歌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一直唱下去并不妥当,人的气力终有会被耗尽之时。
只有在发现队伍略有疲惫、或者是可以接近中途休息点之前,便可以通过起唱军歌帮助大家振奋精神,这样子一起唱个一到两遍即可,还可以起到宣扬自身队伍的场面,让这些亲卫兵尤觉十分地自豪自得。
眼下,一行队伍正在准备进入到附近的一处城镇,前面已经有先行去过的斥候过来引路,带领大家快速前往已经准备好的休整点,而在此时,第二遍军歌也正好唱完。
路边便有百姓挑指喝彩道:“真正的好汉子们!是去打西贼的!”
正在此时,突然就有意外发生了:一边的路旁却是冲过来一批衣衫褴缕的孩子,浑然不顾最边的一排士兵下意识的微弱阻拦动作,径直地冲入了队伍之中,冲着看起来最像是长官的赵驷纳头便拜,口中喊道:“我们要去西边打西夏人,我们要投军!求将军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