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曲高,注定和寡。

当一件事对于品德要求太高,同时又没有对等的回报,人们就会望而却步。

比如。

在明朝做一位清官,效仿海瑞,不畏权势,受万千百姓拥护,后世留名。

然而。

海瑞过年的时候,就连买一吊肉,都能登上大明邸报头条。

试问。

清苦至此。

你真能忍耐的住?

就算你可以……

你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跟你一起清苦,你会是个怎样的感受?

同时。

周遭的同僚也会觉得你不懂规矩,故作姿态,屡邀直名。

你会被各种排挤。

届时。

你是否还能守住本心?

若到了这一步。

你依旧能够保持克己复礼,清正廉明。

那你确实可称得上称贤人。

但……

纵观青史。

贤人、贤哲、圣贤,终究只是极少数的一小撮人。

世俗凡类,才是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数不胜数。

再拿后世而言。

你如果想要做医生,就得做好三十岁之前,不挣钱的准备。

你如果打算做研究型工作,就必须耐的住寂寞。

你如果碰到一个摔倒的老太太,内心良知让你上去搀扶,却也有可能让自己因此被讹……乃至于拖累父母家庭……

随后某法官高呼名言: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上去扶?

这就是典型的法治和道德……双重倒退。

你尊老助人,本没有错。

但最终造成的结果却是讹人者获益,你背上了巨额赔偿,父母忧郁成疾,未来所有人都不敢再扶老人,包括法律的公信力也为之下降。

这究竟是谁之过也?

故。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

仁德可做教化,以分清是非善恶。

唯赏罚明断。

才能够给予最为明确的引导。

做清官,未必就非要清苦的连肉都吃不上,此乃明朝俸禄太低之过,理当再加上养廉银,退休金制度等等。

医生,前期需要慢慢熬,中后期则越发吃香,甚至六七十岁都能被返聘。

对比寻常的工作,只要超过四十岁,一旦被辞退,往往就会变得举步维艰。

研究型工作,只要有真本事,寂寞虽是寂寞了点,却也意味着没那么多勾心斗角,且待遇丰厚。

至于碰到摔倒的老太太,那确实得打开摄像,尔后找几个能够为自己作保的目击证人,再上去扶……或许会更为妥当……

……

回到此刻。

嬴政依旧是拿最擅长的法家,去抨击儒家内圣。

复礼修身,无意求名却得名,进而让律法的赏罚条例无以为继。

那这就是个人搅乱了世俗法纪。

理当不受推崇。

对面。

“阁下,我的礼在法上,并非是要违背赏利惩恶的共识。”

乐正氏神情淡然:“我刚刚已经说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然举报奸邪可得赏,那自然应当取赏,以做表率矣。”

乐正氏再度复述了内圣对于财利的观点。

嬴政毫不犹豫的道:“君子爱财,却也轻财,如待客明悉心意,以示赤诚,贵客若是掏钱客套,反而会被视作玷污了君子的诚意招待之心。”

“昔年伍子胥被楚军追杀,一路逃逸到长江之滨,幸得一位渔丈人划船前来搭救,伍子胥犹是感激。”

“遂,在离别之际,伍子胥解剑相赠,其剑名为龙泉,价值千金,伍子胥许以重利,只为嘱托渔丈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行踪保密。”

“渔丈人只觉愤慨,高声述说,他搭救伍子胥,只因其是忠义之人,他钦佩之,不图回报。现在伍子胥却拿名剑质疑他无信少利,那他只好以此剑明志!”

“于是,渔丈人拔出龙泉,横剑自刎,伍子胥因此事愧疚不已。”

“综上,内圣君子,必轻财重义,再得名,后乱法纪。”

……

意诚,明心,重义,轻利,得名。

直至乱法。

嬴政用伍子胥的实例说明。

君子固然对于财利,取之有道。

但仍旧无法脱离轻利之嫌。

试问!

世人是否会全部轻利?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这个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注定会下意识的趋利避害,此乃人性使然。

若内圣外王不符合人性共识。

那么嬴政就会有一百种办法,揪住这个软肋进行猛攻!

“阁下,有见地。”

乐正氏看向嬴政的目光中开始出现赞许,他道:“然具体事例,具体分析,在招待贵客之时,我等之诚心,自然不能被财利玷污。”

“至于渔丈人搭救伍子胥,得名剑相赠,不受,拔剑自刎以明志,此乃【至善】的一种表现。”

“然而,我刚刚说了三纲中的止于至善,存世中庸。”

“君子复礼,修身内圣,当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定心、求静、贵安、虑思、遂当得悟中庸之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善和存世之间的平衡,便是我辈所求的内圣至高之境。”

……

内圣。

很容易让人本能的去全力追求道德之无瑕,亦或者绝对的正确。

所以。

曾子提出了止于至善,存世中庸。

这八个字真的太厉害了。

堪称内圣的精髓核心!

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想要求得圣人的尽善尽美,便会脱离儒家经世的标准。

最后就会变成彻头彻尾的曲高和寡,不再亲民,乃至于在明明德也没了实际意义。

是以:我们需要把理想中的至善,与现实生存相结合。

如此。

最起码在理论上。

内圣知止。

无懈可击。

几乎让人挑不出任何的缺点。

你说我复礼修身,脱离实际?

我有止于至善。

你说我轻利重义,动则拔剑以明志?

我有止于至善。

你说……

反正不管你怎么说,我只要搬出这四字秘法。

那你就只能避之锋芒,毫无办法。

紧接着。

乐正氏补充道:“至于实例方面,子路拯溺,子贡赎人,两者正好可用于现下。”

“子贡赎鲁民奴隶回国,遇赐且让,不取其金。孔夫子听闻,指明子贡大谬,因为以后就无人会去赎回鲁民了。”

“反观子路拯溺,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夫子听闻大悦,后鲁人必争相拯救溺者矣。”

“是以真正的内圣君子,当止于至善,为表率造福万民矣。”

……

乐正氏连续搬出了两项实例。

反面教材:子贡赎人。

正面教材:子路拯溺。

当真是无比完备。

儒家就这点好。

春秋典故太多了。

用不完。

根本用不完。

这下嬴政再度陷入了被动之中。

他的所有攻势,都被止于至善四个字,化于无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