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止沸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先前陆昭传书京畿已破,但长安北门的火光已是他拿到书信之后的事了。考虑到崔谅的兵力以及长乐宫内不可能没有严谨的布防,再加上这几日从长安城里传出的种种流言,他也不难猜出陆昭的书信乃是诳言,而自己着实被当成了七国之乱的梁王坑了一次。因此再见到陆昭,元丕也难得有什么好脸色。
陆昭忙道不敢。
元丕也懒作纠缠,以这几日长安的风声鹤唳和自己敏感的身份,能得到太尉这个加衔,他已经知道没有陆昭的推动和首肯,是不可能获得的。而朝廷没有令他立即罢兵,反而得到了仅次于录尚书事的平尚书事,他也没有什么怨言。
陆昭道:“此次请北海公共平尚书事,也是皇帝陛下对北海公的倚重。如此,北海公倒也不必急于离开灞城。”
元丕明白,平尚书事这一加官可以说让他有足够的理由留在灞城,以便观览尚书省公文。不过元丕也清楚长安城里那些人自然不会乐见自己真的入宫去平什么尚书事,不然的话不会连侍中这个加衔都不肯给。有了侍中,可以随时入觐面见皇帝,再加上执掌禁军的职权,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枢要,平尚书事。
元丕落座后直截了当道:“既不必离开灞城,也不必入皇城吧。呵,貉子可恶。大汤止沸,鼎却未冷,你急着牵扯老子进去,要做什么,老子还不知道?被皇帝摩搓得快受不了了吧。”
陆昭闻言也就不再多话。这位北海公的路数着实和其他世家有些不同,说话直刀子似的捅来捅去,奈何资历太老,她连还嘴的余地都没有。
元丕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干涸喉咙,随后开口道:“这个平尚书事,我就不接了。入城实在不必,至于陆侍中要领尚书事还是平尚书事,自决即可。”
陆昭道:“余下仍有一事,想请教北海公。”
元丕知道陆昭所言乃是魏允、谢颐、魏明等人一事,这个案子在长安搅得风生水起,一是为了平下迁都一事,其次是要让元丕对于此案有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由这个意见,世家们也能看出北海公本人的一些意象,倒非一定要置某一方亦或某人于死地。
元丕道:“魏明私交诸侯王,扣押文书,我欲收而斩之。至于谢家子与那个羽林中郎将,本公于北镇时既未见人也未有深交,不若请询司徒,以免失之中正。”
对方既然以表明要严惩魏明,也基本表态断了魏明与谢家的线,更不会再与淄川王元湛有什么瓜葛。
营帐内的大事,王赫与吴玥无法参与,两人借在帐外休憩的时候,闲谈了片刻。王赫先前觉得此次分封略有不同,如今听吴玥讲解才发现大有意味。
“历来非尚书省官员参与尚书事不过四种,录尚书事、平尚书事、视尚书事和省尚书事。录即领也,领尚书事者可处理尚书省所受文书,有一言决策之权。平、视、省就相对次一等,即评议、参与、兼顾之意,并无决策之权。若领尚书事如霍光等重臣,便可算皇帝的辅政重臣,这样的头衔多加在三公之后。若仅领三公而不涉尚书事,势位就要少一大块。”吴玥耐心解释着。
王赫问:“那如此一来,北海公岂非已得显用?”
“非也。这次分封正是微妙在此处。”吴玥道,“领、平、视、省尚书事者若不掌握禁军 ,需要再加侍中,作为天子近臣得以言事。如今北海公未加侍中,可见朝廷并未有意让其入宫执政啊。如今陆家看似一枝独秀,但大势仍是门阀执政,皇帝病危,涉尚书事者不会只有一家。陆家独领,难免饱受非议。因此陆侍中为北海公加此虚衔,也是在其他世家叫嚣之前分摊自己的权威。北海公如果接受,由于未加侍中,在入朝后分摊世家们的压力,也会沦为陆家的喉舌。若北海公固辞,那么其他世家并无北海公之地位功勋,也不会因为尚书事而闹开。”
王赫一边慨叹一边点头道:“这小娘子也够会玩啊。”
吴玥笑着擦了擦佩剑:“逆风执炬,必然自焚烧身。殿堂秉烛,才能光照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