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乡说,糍粑必须趁热打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向野回老家这几天,和写字楼里的日夜颠倒比起来,的确是过得挺好的。
每天早上不是被闹钟叫醒,而是隔壁邻居家公鸡的打鸣。中午不用看着外卖单犯选择困难症,妈妈亲手做的家常饭菜样样可口,晚上还可以锻炼锻炼身体,陪爸爸聊聊天,不用再担心被李弋的突然一个来电,就拽进工作状态。
她现在一想,忙得心率不齐的那几年里,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清闲,哪怕是一天。
昨天开完家长会,等夏瑜下课的间隙,她钻进了上庸一中附近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摞关于上庸的书,地理的、人文的、旅游资源的、民俗文化的,涵盖了方方面面。
上大学以后,她一直保持着每天早上晨读一小时的习惯。即使工作之后忙得晕头转向,她宁愿早起一小时,也一直在坚持。长期保持阅读,给了她很多的能量。
现在,虽然手里的咖啡换成了妈妈泡的花果茶,书籍满墙的书房变成了清风满堂的卧室。但是在老家的清晨,穿着家居服,捧着热茶,翻着书,自有另一番惬意。
向野神思专注地翻看着《上庸市志》,上庸市下辖两县两区,两县分别是三佑县、四礼县,两区分别是五陵区、九安区,向野家所在的沵湖镇隶属三佑县。
三佑县之前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今年刚摘了贫困帽。相比隔壁的四礼县,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五陵区,没有那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对于位于上庸市区的九安区,更没有天子脚下的得天独厚。
沵湖镇也是三佑县的一个边缘小镇,这个小镇一共有七个村。向野的家,位于沵湖镇中心的向善坪村,因为交通便利,加上地段开阔,整个镇的学校、医疗、政务、商业资源,都集中在这里,也算是整个沵湖镇核心配套的集合地。
向野看得格外专注,茶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空了,她端着茶杯去续茶,转头看到窗外的道路上,一群人抬着一个个冒着腾腾热气的木制大蒸桶,走进了隔壁邻居玉兰婶子家。
这是她童年里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打糍粑。
向野端着茶杯,走进一楼的厨房里,看到妈妈也在用大木桶蒸着糯米。
“现在还有人打糍粑啊?我以为都是去市场上买了。”向野倒了杯热水,放进去几粒枸杞。
“买的哪有自己打的香啊?等糯米蒸好了,我也要过去排队。”夏青竹看了她一眼。
“妈你待会儿过去的时候叫我啊,我也去凑凑热闹。”
向野言辞间兴致很高,夏青竹听到女儿的话,往灶膛里又递了几块木柴,没有应声。
全村的人都知道,他们家向野在潭沙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了,如果别人看她现在天天闲在家里,指不定在背后怎么编排呢。
“你就跟他们说我休年假了。”
向野看她妈一脸不乐意的样子,心里有明镜。她觉得她妈这辈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别人看他们家的笑话,所以总是活得那么拧巴。
到了隔壁邻居家里,看到那个打糍粑的石臼,还有那两个一捶一顿地用木槌用力砸着糯米团的大叔,向野儿时的记忆愈加清晰起来,这股乡里乡亲的氛围里,让她突然有了记录的冲动。
她拿出手机,拍下了眼前没有剧本雕琢的场景:久经年岁的石臼,一桶桶冒着热气的糯米,举着糯米团子边吃边跑的小孩儿,一边揉面团一边说笑的大妈大婶,打糍粑的中年大叔额头的汗珠,摆放糍粑的超长木桌……
向野不知道的是,自己沉迷拍摄的时候,成了别人闲聊的话题主角。
“那是向万林家的老大吧?”
“是他们家向野哦,好像回来有几天了。”
“她不是在潭沙开公司当老板吗?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青竹前阵子还说,她和那个一起开公司的老板订婚了。”
“不是闹掰了吧?”
“可能公司不行了。”
“指不定也是受疫情影响了,我侄子的旅行社都关门了。”
“我妹在五陵那个民宿,低价都转不出去,这几个月挣的几个钱都不够交一个月房租的,她也是快急死了。”
……
拍好视频的向野,走进了正在七嘴八舌的婆婆妈妈堆里,洗了洗手也学着她们团起了糯米面团。
以前的她,对这种三姑六婆团团围坐的场景总是避之唯恐不及,一来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称呼,怕出洋相,二来是听她们东家长西家短的,自己也插不上话。
可能是氛围令人上头,她居然也有了拉拉家常的冲动。
看到向野突然坐了过来,刚刚还叽叽喳喳的几个健谈大婶,心照不宣地闭上了嘴。
“你们刚刚在聊什么啊?”向野是真没听到她们说了什么,随口来了个开场白。
“我们能聊什么啊,不就是洗衣做饭、种地插秧、家长里短的那些事情呗。”年纪稍长的友兰婶出来打太极了。
“是啊,我们都是没上过大学的,也聊不出什么好新闻。”说话的这位是镇上修车行的老板娘。
向野笑了笑,想来是自己打扰了她们聊天的兴致,她赶紧换了个话题。
“我刚刚拍了几段视频,发现大家都特别上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