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凯莎才知道国内团队分析验证报告做的慢,是因为做了额外的工作。

但是,验证疑似希格斯粒子的新粒子?

不可能的!

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凯莎知道自己不是量子物理的顶级人士,但他也知道测试实验不可能检验出希格斯粒子,最少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对撞机的拥有者是核子组织,检验新粒子这样的重大工作,需要核子组织一起去完成,单独一个团队只负责分析一部分数据,也不可能依靠部分数据去分析出粒子。

凯莎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甚至觉得是有些好笑。

一个团队去帮赵奕做检验希格斯粒子的研究?这些人还觉得成功了?

这也太好笑了吧!

工作间里。

基博尔和阮文烨看着电脑上的图像数据,也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他们实在无法相信,竟然真的能找出新粒子的信号。

在进行数据输入以前,他们已经一部分接受了赵奕所说的理论逻辑,就是筛选出肯定无关的数据,以可能有关的数据来判断新粒子的存在。

赵奕还详细讲述了筛选的机制。

阮文烨没有认真听。

基博尔倒是听的非常认真,但他毕竟是年纪大了一些,一辈子都在研究物理学的东西,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也只有基础运用的了解,并没有真正耐下心思去研究过。

所以基博尔对于赵奕设计的筛选机制还是一知半解。

现在看到电脑上出现的结果,基博尔仔细考虑一番,还是觉得筛选机制有问题,筛选机制是物理和计算机的结合。

物理理论是设计的基础,也是他自己指导出来的,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计算机方面就不好说了。

这个筛选法到底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只有完全弄懂才能了解清楚。

最后基博尔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发现不了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就只能等待其他人去判断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该失望还是该高兴。

高兴的是见证、参与了一个可能发现新粒子的研究;失望的是,他并没有看到想看到的失败,而且即便是失败了,失败的过程也是很惊人的,最少在判断机制上,就可以深入挖掘去研究一下。

物理和计算机的结合,还真是很有研究潜力。

“这样吧,等你写好报告,我帮你推荐给其他人。”

基博尔说道。

“谢谢!”

赵奕也感到有些兴奋,他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基博尔难得变得很认真,“你的研究方法偏离了证明新粒子的传统方式,所以就无法以发现新粒子的标准去衡量,最终的结果是否会被接受还很难说。”

“是啊!”

基博尔的话得到了阮文烨的认可。

阮文烨也给赵奕普及起了国际上发现新粒子的标准。

在微观发现新粒子方面,国际上是有一套通行标准的,也就是对最终的结果和过程做一个可能性判断,可能性大于某一个数值时,就能够确定发现了新粒子。

正常衡量发现新粒子的标准叫做‘国际黄金5σ’。

σ是个可能性的衡量数值,可以理解为概率,比如,把σ看做是百分之19,5σ就是百分之95,只有可能性分析大于5σ,才能确定是发现新粒子,否则就有概率是因为受到了其他的影响。

粒子是微观存在的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而且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在粒子对撞实验中,最影响数据的就是噪音,也许一个很小的噪音就能让结果差生偏差,因为检验新例子的方式是对最终产物,也就是光子、轻子等进行分析,才能去推断它们所代表的粒子,而像是光子、轻子这些微小的粒子,会受到噪音的影响,从而出现虚假的波动。

如果偏差值大于虚假波动的可能,才会确定是真的发现了新粒子,否则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赵奕以程序筛选的方式,淘汰掉了很大一部分数据,也绕开了国际上对于发现新粒子的衡量方法,最终的成果就无法用国际标准来衡量,最终的研究成果是否会被接受很难说。

另外一条就是,他做的数据分析并不完整。

赵奕只使用了团队上一次实验的D区数据,还有这一次的工作任务数据,使用的数据只占据总数据不到六分之一。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如果想要全部的数据,国内团队也没有办法,他们需要以打报告的方式,向核子组织进行申请,可申请如果写上了寻找新粒子,肯定会有核心组织的人员参与,不过更可能的结果是不会审批通过。

当研究结果出来以后,就连基博尔、阮文烨都还是不能接受,更不用说做研究前的其他人了。

总之,现在的数据图似乎表明了成功,但真正是否成功还需要得到物理学界的广泛认可。

这就像是一篇普通的证明论文,写出来以后可不一定代表成功,需要发表了并得到认同,才能确定论文成果。

……

基博尔临走时,承诺把赵奕的研究成果,推荐给其他物理学的大佬,有物理学大佬的支持,才能让核子组织同意调用所有数据。

另外,有了物理学大佬的支持,也能让会议中心同意公布消息,让赵奕单独去做报告。

基博尔的分量还不足,他确实是量子物理的大佬,也是核子理事会的一员,但他的作用主要是监督和平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不是正式参与到工作中。

另外,基博尔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在核子组织中,只有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才能算作是真正有影响力的顶级人士。

……

赵奕很快撰写好了论文,并打印出来交给了基博尔,基博尔出门遛狗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熟人,顺手就把论文给了他。

那是谢尔登·格拉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