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三十而相 (2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自古到了拜相这个环节,而且还是为你创设恢复一项旧制,未来史书上肯定是要非常翔实记载的,一个不慎容易被后人挖黑料。
原本历史上曹操拜相时辞让固然是虚伪和堵反对派,到了李素这儿,则是为了别的目的,强调“皇帝知道你出身寒微,祖无余德,但通盘考虑,还是认为你本人的功德值得如此,德配其位”。
皇帝都主动提过这个黑点并且认可了,将来别人就不会提了。
这是先主动把杠精的路走一遍,让杠精无路可走,杠无可杠。
……
李素心里预演着剧本,明面上小心按着流程走,终于很快熬过了朝议环节,董和已经退场,轮到刘备顺从众议,让常侍宣读“临时起草”的旨意。
“朕践祚之始,正朔初明,远人惶惑,天下板荡未已。当此国难之际,幸得股肱辅弼……”
一番文绉绉的台词,把李素的文治武功再历数一遍,最后定论,“……今特复丞相之职,拜君为丞相,君其勿辞……”
李素等旨意读完,按流程谦虚:“臣出身寒微,祖无余德。丞相之职,非但荷国之重,亦百官表率也,德薄者不配其位,乞择有德者居之。”
刘备因为旨意已经读完了,所以也不会再让人另写一道旨意。这第二遍劝,就只是口头的口谕,但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会让写纪的史官写下来的:
“高祖起于泗上亭长,萧何起于沛县掾吏。朕亦起于中山县尉,而卿起于中山掾吏。萧何可为相,卿亦可为相,何来德不配位?”
刘备这番话还是偷换了一点概念的,他自己虽然少年织席贩履、入仕起步是个县尉,但他毕竟已经是汉室宗亲,他就不存在“祖宗无德”的问题。
而刘邦和萧何都是祖无余德的,当然刘邦靠后来编造了很多神话,赤帝之子斩蛇而起云云,连腿上七十二颗痦子都成了神异之相。所以严格来说刘邦萧何不能和今天的情况类比。
不过皇帝这么说了,也没人傻到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谁都知道这就是个历史修补工程,把李素出身寒微这事儿从此堵了,不要再提。
李素最后长揖而拜,谢领其命,从头到尾只辞让了一次。
这就算是丞相了。
刘备这才一挥手,让负责宣旨的常侍读了第二道,主要就是关于丞相的待遇问题的。
一切也完全预料之中,赐了不拜不趋不名,如萧何故事。另外赐丞相可随时随侍虎贲三百人,即使上朝也可以在外殿等候。
说句题外话,“虎贲百人随侍”之类的待遇,历史上曹操诸葛亮等人都有,其中曹操的还是包含在“九锡”里的一部分,九锡其中一锡就是可以护卫进宫的虎贲。
曹操的入宫虎贲人数还多一些,而且经常可以随便改,曹操也不止一次让手下人带兵进宫杀人了,伏皇后被抓被杀那次,多少虎贲想进宫皇帝都拦不住。
但历史上诸葛亮的虎贲百人随护并不是什么僭越,但经常被地摊文拿来攻讦诸葛亮专权架空皇帝、欺君罔上。
而理由是后来东晋的时候权臣桓温也弄过“入宫时随侍虎贲百人”的待遇,《晋书》上还有一句话说桓温此举是“如诸葛亮故事”,所以地摊文就说诸葛亮这待遇是跟桓温一样篡逆。
其实用膝盖想想也知道,桓温活着的时候总不至于以奸佞篡逆自居吧,他听了“如诸葛亮故事”时还大喜接受,说明这个诸葛亮故事在东晋时还是非常正面的形象。
要是桓温直接以当坏人为光荣,那他还图个什么“如诸葛亮故事”,直接如王莽董卓曹操故事不就好了么。
正如董卓废立还如伊尹霍光故事呢,但这不能说伊尹霍光不好,是董卓把伊尹霍光的典故搞臭了,害得从此以后的朝代哪怕废立确实废的是无道昏君,也不好意思再引用伊尹霍光了。
刘备现在是实打实的实权皇帝,他的任何决策都没有丝毫的胁迫。所以他给李素赐虎贲三百人可以入宫、朝见时虎贲在殿外等候,完全是发自内心通盘考虑的正常决策。
而且刘备太了解李素了,知道他没有武功还特别小心谨慎苟,注重安保工作。
李素原先平时外出都能带很多保镖,但上朝的时候因为保镖不能进宫,所以李素都不怎么带,最多随从十几个,往往是典韦、陈到之类武艺高强的人。人多了都挤在宫门口等候也不成体统。
现在刘备允许三百甲士进宫、只是不能进朝觐所在的那一进殿,隔了一道殿门,这些保镖安置工作就方便多了。刘备纯粹是君臣互相理解互相方便一下。
而且,按照刘备的旨意,李素还可以自择丞相仪仗队的甲胄旗号服色,朝廷古无成例,朝廷只是赐了一笔钱作为置办,具体李素自行定夺。所以李素如果为了威风漂亮,可以自己贴钱弄三百套镶金嵌银的亮闪闪板甲,给他的保镖仪仗队穿。
不拜不名不趋,加上虎贲入宫,这丞相的待遇也算是满配了。
李素再次顿首谢恩,恭领旨意。
拜已经不用拜了,那谢恩当然只能是低下脖子点个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