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武林逸闻 (1 / 2)
闪耀中文网syzww.com
吴公义乃“吴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其父“吴建泉”为“吴氏太极拳”创始人,其祖“吴全佑”为一代太极名师,其弟吴公藻亦是富有名望的武术高手。
吴公义本人在20岁时就出任SD省武术总教习,后担任过“上沪精武体育会”教习,黄埔军校教习等职,三十八岁时来港创建“建泉太极拳社”,是最早一批赴港的武林中人。
其父“吴建泉”则是首都体育所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上沪精武会和国术馆教授,还在首都打赢过美国大力士“威廉”,当时名震一时,是精武精神的代表人物。
其兄“吴公藻”也相继担任过军队教头、精武会主任、湘省总教习等职,战后太极拳发扬光大,吴氏家族出力繁多,战后诸多知名武师也多出“精武会”,“首都体育所”。
目前,吴公义,吴公藻二人都已经移居港岛,依靠“建泉太极社”给家人混一顿饱饭。
主要是给华人富商的子女当上门教习,体育老师,陈克夫则是刚刚拿到“远东拳王金腰带”的白鹤拳传人,属于中西兼习的实战派武师。
眼下的港岛由于战后大批溃败人士移居,文人、武师众多,各派传人皆有,当下出名的吴氏兄弟、未来出名的叶问,一个个都在苦哈哈的打工。
导致拳馆行业有所兴起,文化行业也孕育出“新文化运动”,大批拳师,文人都在想法设法的出名。
本来陈克夫与吴公义的比武,就是二人为了出头故意炒热度,先是吴公义在接受《中文之声》报纸采访时,大放厥词,表示太极拳实战力强,愿意接受所有中西方拳师的挑战。
随后新鲜出炉的远东拳王陈克夫一看报纸,哇哈,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啊!当即登报应战!
本来吴公义只是想吹吹牛,没想到,真有不讲武德的人出头,为了家门名声不得不出面应战。
那时吴公义都已经五十余岁正是身体衰老的时候,陈克夫却是三十多岁的当打之年,很不讲武德,但一众报社闻到热点,大肆炒作,最终吴公义在濠江摆下擂台与陈克夫对战,结局是前两局一胜一负,第三局二人破坏规则,乱拳招呼,打成“王八拳”,裁判最终判“和”。
当时港澳台都风闻此事,关注者不下百万,堪称是轰动一时,平手结局也让人不尽人意。
甚至传言吴氏太极拳同一位濠江富豪关系密切,擂台摆到濠江就是警告陈克夫不能打赢。
否则,就要陈克夫进濠江喂鱼!也有传言是濠江赌场开盘,收数千万,在背后操控拳赛。
不管事实是什么,市民们大为遗憾的同时,有报社关注到读者对武术的热情,于是专门邀请“金”、“梁”前来写作武侠小说连载,顿时报社销量大为提高,武侠小说的时代由此开始。
这场真实发生在1954年1月17日的拳赛,其实关键人物都已经具备,并且都是何定贤可以拿捏的“底层人物”。
一个靠着军官提携的太极拳武师,不管在武术圈名气多大,曾经有多威风,逃港之后没落困苦都是最底层!
只能拿笔杆子,内地资产都被充公的文人拿捏起来更毫不费劲。
作为报业人,没有热点就创造热点!
何定贤有心炒作热点把《东方日报》给盘活,自然要先联系“金”、“梁”二人,再联系拳师。
其实“金”、“梁”、“吴”、“陈”四人不给面子都没关系,港岛一大批战后逃难的人里挑不出几个背景适合,文材武材吗!
说起来,这场大比武颇有些上世纪“混元太极形意掌门人”大挑战的感觉,可见国人不论哪个年代对于擂台比武有天然的热爱啊!难怪读者会有“武侠情节”让武侠小说长红二三十年!
吴公义则大概是比“马掌门人”有真材实料的,起码没有在拳手面前输得太难看,导致比武后吴氏太极拳大火,“建泉太极社”报名者众多,在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等东南亚都建立起分社,濠江的擂台比武更像是一场“武术路演”。
何定贤询问猪油仔道:“有没有同他们讲,来报社是写武侠小说,不是当专栏编辑的?”
“讲了。”
猪油仔无奈道:“就是因为写小说才不来,姚馥兰回绝的时候就讲,当编辑赚得比写小说多,薪水比稿费更稳定,写小说死路一条来着。”
“呃……”何定贤发愣片刻,忽然笑道:“还是我犯傻了,现在谁都觉得写小说没前途,怎么会放着编辑不当来写小说。”
“你问他们,如果不用入职《东方日报》,下班兼职写小说行不行,一个字按照一仙来算(一分)。”
猪油仔点点头:“我再去试试。”
“嗯。”何定贤颔首,点起一支烟,甩灭火柴再问道:“找一下建泉太极拳社的吴公义、叶氏咏春拳馆的阿问,还有叫陈克夫的,如果有人,再找个有名,又够会打的来。”
“我想办一场拳赛,热热闹闹,家喻户晓的那种,懂乜?”
猪油仔先是惊讶,旋即答应:“明白。”
他立即把拳赛同武侠小说给关联在一起,不得不说大老板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何定贤满意的道:“记得对待吴师傅、叶师傅用拜帖,要讲礼貌,不然以后是要被人挂上画幕当反派的。”
“你身上当反派的黑点够多,千万别再给自己招黑,不然儿孙很难看的。”对于将来要上电视的人确实得特别关照下。
谁也不想被人骂嘛。
猪油仔却搞不懂大老板在担心什么,但也照例点下头道:“知道了,讲礼貌……”
“靠,我连老婆都没有,为什么要怕儿孙难看?”他心头暗怨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