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中文网syzww.com

他们可没想过增加太子监国的负担。这折子老早就呈上去了,哪知道皇上一直没看,等着太子来看啊?

万岁爷,你还是咱们勤政的好万岁爷吗?我们折子都呈上去快五日了!

明珠和索额图当街打了一架之后,召集刚命名为三阿哥党,就因为三阿哥惹怒了一众“天人感应”信众并逼死钦天监官员,而划掉了“三”字,重新恢复成“某未定阿哥党”的官员们。

“如今是太子监国,恐会公器私用。你们要小心谨慎,少上折子,多做实事,谨慎小心,以免被太子抓到错漏。”

某未定阿哥党成员们纷纷点头称是,赶紧让依附自己的御史们休息一会儿,自己老老实实勤劳上班打卡,等候万岁爷归来。

胤礽监国第二日,送来的折子少了一半。

听到明珠和索额图邀功,胤礽再次扶额叹气。

他总觉得,汗阿玛回来知道这事之后,会非常气愤。

你们怕太子公报私仇,就不怕朕这个皇帝砍你们的脑袋抄你们的家吗!

胤礽叹了口气,把这件事写进信中,以吐槽的语气告诉康熙,然后继续收拾康熙拖延症留下的折子。

把惯常扯皮的垃圾弹劾折子打包丢一边后,胤礽开始处理真正的政务。

折子中的军政大事,他先列了一个表格,以民生、军事、吏治等依次排列,将弹劾内容和弹劾人名填入其中,并写上自己的处理意见。表格最后一栏则是康熙的批阅意见。

他每天夜晚处理完毕,第二日就送往康熙手中,待康熙批阅之后,他就拿着表格直接执行。

例如缉盗、小贪小污、伸手要钱等事,胤礽也归纳整理,直接让六部的人认领,处理好之后再上折子。

如遇上明明官员可以自行处理,却要推诿的事,胤礽会先训斥对方一顿,再问对方有什么困难。

若困难确实存在,就让其他部门协助;若对方只是单纯推诿,就将此事记下,同军政大事一同递给康熙。

高士奇旁观胤礽第一次监国,惊奇不已。

胤礽能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他并不惊讶。太子很早就帮助皇上处理政务,他们私下称呼其为“二皇帝”“小皇帝”,单独监国自然不在话下。

他惊奇的是,皇上明明给了太子可以自行处理政务的监国大权,太子却仍旧和给皇上当秘书时一样,凡事事无巨细的禀报给皇上。

大事他只写意见,等皇上批阅后执行;小事他处理好之后,打包上奏给皇上审阅;即便是无聊的互撕,胤礽也会整理妥当,附上一些俏皮话,和皇上分享。

马匹每日早晨从京城出发,每日黄昏前回归,胤礽宁可专门拨了钱款补充累死的马匹,也要如此麻烦行事。

每次皇上都会回信告诉太子,大事太子也可自行处理,不必每日来报,两三日来报就行。

太子不为所动,仍旧每天糟蹋可怜的马儿。

康熙给高士奇送信,让他劝劝太子。

高士奇斟酌了许久,对太子道:“太子殿下,皇上让您监国,就是想培养您单独处理国事的能力。事事都禀报皇上,是否不太好?”

胤礽摇头:“高先生,有句话你应该听过,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高士奇瞳孔一缩。

胤礽接着道:“汗阿玛信任孤,孤也信任汗阿玛。但整个朝政权力中心的转移,不会因孤与汗阿玛互相信任而转移。只要孤开始自主处理政务,权力和人脉一定会向孤倾斜,在孤身边形成一个小朝廷,分汗阿玛权柄。”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国也无二君。汗阿玛是皇上,太子也好,其他亲王也罢,其地位和其他汗阿玛的臣子无区别。孤与你们皆为汗阿玛忠心不二的大臣,是卑微的社会公器。”

“所有的事,孤能帮汗阿玛做到九成九,但最后一步,一定要汗阿玛亲自来敲定。明白吗?”

胤礽目光炯炯。

“不仅是孤,你们也一样。即使汗阿玛给你们权力,你们也要分清何事是君权,何事是臣权,不可僭越。”

高士奇背脊一抖,居然忍不住腿软跪下:“微臣省得!”

其他当值翰林也冷汗涟涟,虽并未做过僭越之事,也赶紧跪地磕头。

“好了,起来吧。”胤礽挥了挥手,“孔家之事,你们心中苦闷,不明白为何刚尊孔的汗阿玛会突然发难,对吧?”

翰林们头上的冷汗更加多了。

胤礽叹气:“你们可知那衍圣公先要养私兵,又要免曲阜赋税收为孔家供奉,后又要更多田地?你们老想着孔家是圣人之后,一点小权力,给就给了。可你们又可曾想过,他有兵有地有粮有民有声望,那和曾经的三藩有区别吗?”

翰林们纷纷抬头,表情惊愕无比:“太子殿下,这……”

“不仅如此,孔家还留了龙袍呢。”胤礽冷笑。

其实龙袍之事是孔家冤枉了。因为龙袍是康熙赐给孔家的。

但这话也可以这么说,皇上赐给你龙袍是皇上对孔家衍圣公的看重,但你孔家衍圣公拒不接受龙袍,也是你身为臣子应有的操守。

这龙袍,你敢接敢穿,就是你的错。

胤礽安抚道:“听明白了就别掺和。孔家僭越了,所以汗阿玛必须办他们。你们要引以为鉴。尊孔,肯定是会继续尊孔的。这一点你们大可放心。”

朝中还需要文臣做事,而文臣们都是尊孔的。一手鞭子一手糖果,这边惩治了孔家,那边就该安抚文臣。

这事本该康熙做。胤礽却瞧着,自家汗阿玛好像在这方面特别傲慢,颇有一种“爱干干不干滚”的霸气,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他便趁此机会先安抚着,回头再和康熙唠叨唠叨。

翰林们面面相觑,明明太子殿下说了很可怕的事,他们内心却轻松不少。

原来如此,不是大清朝廷不给文人脸面、放弃尊孔,而是孔家起了僭越之心!